参加香港参观学习之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心得如下:
一、树立强大的信责之心
现在很多社工都说香港的社工发展很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陆与香港的体制不同,大陆现有体制很大程度的制约了社工事业的发展,信心不足。其实不然,在社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都深深烙下了自己国家的印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当然社会工作在香港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特色,这并不意味着香港的体制比我们好,是它在发展的过程坚韧的寻求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自身的存在赢得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哪个最合适国情,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降低我们的信心。
香港的社会工作从1965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也经历了艰辛的历程。20实际90年代出现发展的困局,即当时管理主义在香港盛行,政府和整个社会都追求效率与成效,把人的需要及福利放在次要地位,强调责任与资源分配,导致一线社工都忙于文书行政工作,减少了直接的服务。在这样的僵局下,香港社工寻求了新的出路,即强制注册制度树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公信力及专业的形象,寻求专门的技巧增强专业能力的社会地位,发展创新性服务,使政府认同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现在的处境十分相似,整个社会十分的注重成效,有时甚至急于求成。在这种处境下我们不能抱怨什么,而是要抱定信心与责任感前行。
二、建立多样的经费来源
参观了仁爱堂和协青社,特别是仁爱堂之后,可谓财大气粗。强大的经费支持,能非常有效的提供服务,打造好的服务平台。借鉴仁爱堂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建立经费来源。
(一)政府资助。政府提供资金为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二)基金会资助。向基金会申请项目经费,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三)募捐。向民间个人、企业、单位及团体等募捐,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四)自身造血。机构自身开办的实业,部分收费,对确实困难的对象免费,赚到的钱用于免费服务。
目前我们机构的经费完全来自政府,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构的发展。参观香港仁爱堂和协青社,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提供,还有不少资金来源于民间募捐及自身经营。如果我们可以从募捐和自身经营获得资金,我们的服务经费、社工的工资待遇都会将有所提高,增强了社工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减少因为经费短缺掣肘服务效果的因素。
三、打造多样的服务平台
我们的服务必须通过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来实现。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是岗位社工,个人认为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使社工失去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岗位社工依托派用人单位的资源必被用人单位所制,社工必须要在机构和用人单位两者之间掌握平衡,偏向哪一方都会威胁到社工自身的工作;长此以往,社工会疲惫不堪,对工作十分不利。但并不是否定岗位社工,在某些领域岗位社工更合适,譬如司法领域,它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性,外部人员是很难进去其系统内工作的。即将推行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我想都应把握好这个关系,如果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之间不是对等而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也会产生岗位社工那样的困扰,会阻碍社工工作的主动性。除了岗位、社区服务中心、项目,需要多种平台提供服务,譬如机构开设独立的服务平台,它与各个资源的掌握者是对等的,社工是要整合他们的资源,不是委曲求全于掌握资源者之下。
经费和平台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充足的经费能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良好的服务平台带来好的服务效果,好的效果能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的信心,寻求多种途径扩大经费来源,创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促进社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