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午,我参加完黄江的活动后,立刻赶到红磡与机构其他同工汇合,虽然时间很紧,但我很感激机构给这个机会去参观学习,机构领导及各位同工在红磡等我,这让我很感动。
由于时间的关系,错过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参观学习,于是仁爱堂成了我的第一个参观机构。仁爱堂在香港蛮有口碑的,在地铁上就与一位老伯谈到仁爱堂,在来香港之前,香港督导也说到仁爱堂值得参观。带着兴奋与期待来到了仁爱堂,仁爱堂是一座占地4千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内设医疗服务、康体服务、教育服务、长者中心服务、长期护理服务、弱势社群服务、社区及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持续教育服务、社会企业等。此外,仁爱堂还出租部分场地给商家开设超市、餐厅、沐足中心等,在这座大楼里,几乎提供了居民所需要的全部服务,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医疗服务、娱乐和教育上都可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完全可以从中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为什么他们可以提供这么多社会服务,而且都是极受居民欢迎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大部分都是收费的?这肯定与仁爱堂的服务质量有关,除此之外,我想这与香港居民的收入和文化水平有关吧,对于收费的社会服务如继续教育、康体服务等,没有达到经济收入水平是消费不起的,没有一定文化水平也很少人花钱进修。虽然,仁爱堂很多服务是收费的,但是,它又不会让弱势群体得不到应有服务,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经过社工评估确实经济困难,可以提供免费服务,或者低偿服务。
集无偿、低偿与市场价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应该是东莞将来的社会服务模式,不过短期内,东莞内的社会服务还是由政府主导,并且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只有随着政府的淡出和社会企业等的加入以及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的提高,低偿甚至市场价的社会服务才能在东莞发展。有同工提高既然是收费的服务,如何体现它的公益性,我就认为服务的公益性不是根据该服务是否收费来定的,而应该是根据它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应该以它是否最大程度上履行社会责任为标准,如果这个中心解决了不少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又向社会大众提供了服务的同时又为弱势群体免费服务,这样的收费服务怎么不能说是公益性的呢?如果梅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后,提供的是完全免费的服务,可能会给机构或者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如果政府不能持续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社会组织不能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社会组织只能靠社会力量来支持,但目前来看,社会的支持力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认为为持续高效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低偿服务。
第二天来到的协青社,这是我第二次来协青社,时隔两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环境,陌生的协青社的服务,所以说温故知新,这次来,加深了在实习期间学习到他们的一些理念“想青少年所需,爱青少年所爱”,服务中要遵循尊重与理智的平衡。
协青社和启励扶青社都是针对青少年的服务机构,在香港大部分的社会服务机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而开设服务的,不像东莞的机构是大而全的,每个机构的服务领域相差不大,感觉每个机构都差不多,很难找得到机构所具特色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