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至9日,有幸参加了由团南海区委等主办的“珠三角公益慈善周首届义工交流营”。本次“珠三角公益慈善周首届义工交流营”星光熠熠,责任中国2010-2012公益盛典评委、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健民,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惠泽人志愿服务发展网发起人翟雁,责任中国2010公益盛典获奖者、免费午餐、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项目发起人邓飞等公益领域专家学者和公益达人齐聚南海。
义工交流营主要有开营仪式(破冰、团建)、主题演讲(公益人才培育、社会组织的筹款能力建设、公益组织志愿者招募)、公益论坛(公益项目管理与拓展、社区服务志愿者专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印象最深和感触最多的,是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翟雁的主题演讲,以及公益论坛“社区服务志愿者专场”。
其中翟老师提到,公益组织的天然使命是开发社会资源,动员公民参与,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与平台。我的思考是,志愿服务是可以培育公民精神的,具体如下:
1、参与志愿服务能获得自身成长。志愿者团队对公民社会建设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助学、给予社区孤寡老人关怀;二是创造社会资本,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志愿者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尤其是东莞本土的实际情况,外来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志愿服务团队就是很好的社会支持;三是让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能够获得自身成长,因为参与活动,个人会开始关注社会公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有更新的认识。
2、志愿服务能推动公民社会形成。公民社会是一种社会治理形态,志愿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生活品质。志愿者团体中有教师、外来工、学生、企业管理层……他们通过志愿服务关爱社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个人作为国家主人的参与作用,这也是公民精神的体现。
3、社区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成为了许多志愿者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发展和社区组织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已得到发达国家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尤其在解决贫困、失业、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显示了特有的价值。社区发展是一个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了解自身的需求,并采取积极的改进行动。在公民参与和公益机构的协助下,动员社区内的一切资源,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所以,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培育对于社区志愿服务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近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在下午的分论坛中,张莉萍老师提及,在香港,社工有60%的时间是用于带领义工开展社会服务,另外40%的时间是开展专业辅导。社工的服务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个人的辅导,更应该花力气去服务志愿者群体,用志愿者群体去服务更多的群体。对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开发,也不应该仅仅是活动的协助,要让她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主体。目前,自己所在的服务领域,正是在探索一种志愿服务常态化、岗位化的模式,但由于服务定位的转变,我们大部分同工还没有完全适应,甚至把志愿服务岗位化派送工作看成是专业服务之外的管理或行政工作。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明白了社工工作价值的延伸,明白了志愿服务的精髓和社会作用。我希望,能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坚定地、勇敢地去继续开拓这项工作,因为提供平台给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应该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