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残障康复、矫治帮教、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专业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目前我国乃至我省社工人才严重不足,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作为发展壮大具有相当数量、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加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该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现状与问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为统筹建设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19部委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更明确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50万、到2020年达到145万”的发展目标。《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实现每万人有5名”的目标,《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万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000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但截至2012年,全国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万,其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仅有84126人。具体到我省来看,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每年毕业生约800人,截至2012年,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共 14210人,距离中央及省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考虑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主要是由专业出身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转换提升的社工实际从业人员两大部分组成,本文分别对这两部分人群进行分析。
(一)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正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目前,广东省共有8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可输送超过800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这群通过高校四年系统理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是组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一大主力。
学校 |
开办时间(年) |
招生人数 |
实习基地建设 |
广东工业大学 |
2004 |
80 |
22 |
中山大学 |
2001 |
60 |
30多 |
华南农业大学 |
1999 |
130 |
40多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008 |
80 |
5 |
广东商学院 |
2001 |
95 |
10 |
广州大学 |
2005 |
80 |
7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0 |
50 |
无 |
表1 广东省主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及实习基地一览表
1.统计时间2011年 2.招生人数包含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但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发展的不足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目前高校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 重理论,轻实践。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由以基础理论为主的专业必修课(如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学、社会统计学、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等)和以领域分工为主的专业选修课(如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两大部分组成,但与社会工作同样相关的经济学、法律法规等内容极少涉猎。对于专业实践,虽然很多高校都根据国际通用标准800个小时来设定实习时数,但对于如何具体落实800个小时的专业实习及具体的实习内容,仍未有明确的标准,应该如何就专业实习进行课程设置也没有明确规定,甚至存在用其它领域的实习充当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情况。至于课堂实践及实习外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在课程设置上更是无法保证。二是实训机会有限。目前绝大部分的专业实训都是到各社会工作机构中,然后被分配到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里,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和家庭综合服务。但一些特色领域,如残障康复、矫治帮教、医务社工、企业社工等,都难以涉及。实习单位、领域、行业单一。未能针对不同工作需要进行多种实践。
学校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时 |
备注 |
中 山 大 学 |
社会工作概论 |
3 |
54 |
注:实习分三次进行,社会工作实习Ⅰ300小时名义上安排在第五学期,实际上是在大二结束后的暑假进行,香港考察体验计划也安排在这个暑假,不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因此社会工作实习Ⅰ300小时不影响第五学期的正常教学:社会工作实习Ⅱ400小时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后半学期,即11-20周,因此第六学期的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0周:社会工作实习Ⅲ安排在第七学期中间进行,大约每周用一天的时间让学生发布实习成果,或者做些社会工作的推广活动。 |
个案工作 |
3 |
54 | ||
小组工作 |
3 |
54 | ||
社区工作 |
3 |
54 |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3 |
54 | ||
社会政策 |
3 |
54 | ||
社会福利思想 |
2 |
36 | ||
社会保障 |
2 |
36 | ||
社会学概论 |
3 |
54 |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3 |
54 | ||
心理学导论 |
3 |
54 | ||
社会统计及电脑应用 |
4 |
72 | ||
社会工作实习Ⅰ |
6 |
300 | ||
社会工作实习Ⅱ |
8 |
400 | ||
社会工作实习Ⅲ |
2 |
100 |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
社会工作概论 |
3 |
48 |
注:实习分两次进行,大三下学期进行分散实习,每周2天20学时,20周,共400学时,由学校统一分配专业实习机构,在老师和机构专业人员共同督导完成;大四进行自主实习,共400学时,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机构,请机构开实习证明,交学校备案。 |
社会学概论 |
3 |
48 | ||
社会心理学 |
3 |
48 | ||
高等数学 |
3 |
48 | ||
学科导论 |
2 |
32 | ||
人格心理学 |
3 |
48 | ||
社会保障学 |
3 |
48 | ||
社会统计学 |
3 |
48 | ||
个案工作 |
3 |
48 | ||
团体工作 |
3 |
48 | ||
社会工作伦理 |
2 |
32 | ||
社区工作 |
3 |
48 | ||
社会工作行政 |
2 |
32 | ||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 |
3 |
48 |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48 | ||
专业实习 |
4 |
800 |
表2:广东省两所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
2. 师资弱,欠专业。除了个别学校有引进香港资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外,更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老师都不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而是社会学、心理学方面教师转型而来。虽然社会工作是社会学属下的二级学科,但二者之间仍存在巨大差别。社会学比较注重理论研究,从各种社会现象中提取普遍性和一般性进行研究,而社会工作则侧重于用其特有的理论指导实践,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社会学出身的老师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容易导致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指导不足的现象。而由于教师本身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经验的缺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督导,不利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而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最高学历教育只是社会工作硕士,而社会工作博士尚未开设,高层次专业教育的匮乏,导致本土社会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需求,更直接影响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质量。
3. 层次低,数量少。全国目前共有25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有61个社会工作硕士点,但社会工作博士教育尚为空白。广东省有15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加上其他职业院校共有近30所,很多地市的高校还没有成功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不利于本土人才培养。目前广东省只有中山大学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是广东省唯一的一所具有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大学,每年毕业生只有30来人,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全国处于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的地位严重不相匹配。
4. 教材旧,缺本土。目前高校普遍沿用的专业教材,主要集中社会工作经典译丛和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等,这些教材系列大部分都在2004年前后出版,之后并无过多改动。广东省社会工作却在2007年至2013年间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均出现了大量新问题,积累了不少新经验,这些都难以在教材上有所体现。社会工作是一个在当时、当地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为有需要的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专业,具有极强的文化敏感性。但在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均过分依赖外国经典的翻译教材,而忽视探索以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为主的教材案列,不利于培养适用于本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转换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现在有相当部分的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分布在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及事业单位中,从事社会问题的解决或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特别是基层社区的居委会专职人员,该群体数量庞大并具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和厚实的群众基础,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可从数量上补充、从结构上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但该类人才在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实务能力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出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转换动力不足。原实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由于在已有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对之前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等相对固化,存在一定惰性,不愿意主动求变。目前,积极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原实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基层社区的居委会专职人员。他们处于“政府与居民的双重代理人”的尴尬地位,没有编制,工资较低,工作量大,存在较大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转换提升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要,以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自身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日常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复习备考导致这个群体考试通过率较低,严重影响报考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取得证书尚未直接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转换提升的动力。
2. 教材针对性不强。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设置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沿用的教材也应与高校教育有所区别。而目前社会工作的专业教材,主要都是针对本科层次学生,内容大多重在诠释和介绍外来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形式大多是介绍某一专业方法或实务领域的概论性读本,并没有为继续教育专门撰写相应教材。转换提升人员受固有的工作模式影响,应该更着重于专业理念、专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提升,但实际上他们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时,只能选用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偏重于理论层面,实务性的本土化的案例教材并不多见,缺乏针对性。
3. 培训内容不系统。由于转换提升人员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能接受统一、系统、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教育时间有限,更多都是在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开考前,参加所在单位统一组织考前培训,试图通过“考前突击”的方法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证书,从而实现由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向专业社工的转化。培训内容多为针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而设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社工理念、专业工作方法难以深化到转换提升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更难以内化到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中去,故效果不明显。
4. 后续管理不规范。目前,国家民政部虽然出台了社工继续教育的有关办法,开发了全国社会工作者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并将社工继续教育与社工证书登记挂钩,但该办法与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缺乏衔接。我省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办法目前也还没有制定出台,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没有规范化的规定和要求。而转换提升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出身,很多是凭借工作经验和人生资历通过了全国社工职业考试,但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其社工理念、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还有些通过考试的人员本身并没有从事一线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尤其需要加大后续的规范管理。
二、加强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专业教育
加快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必要途径。现广东省内有15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2013年增至近30所院校,包括高等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下一步还应继续鼓励各地市在本地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加快培养本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见,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为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要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民办社工机构、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等直接提供社工服务的平台,为社工专业学生和一线社工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训平台。借广东工业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汕头大学三所高校入选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名单的东风,加快制定出台省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申报标准,广泛组织发动省内有资质的单位、机构和组织进行申报,按照严格程序进行评审,加快两个基地的硬件、软件建设,确保基地的培养质量。按照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在2015年要建成4个省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并分领域培育50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每个市争取建立1个市级培育基地的目标。
2. 开发设计本土系统课程,引进双师型专家人才。一是加强对本地专业学科、专业统计等基础工作,为教育培训教材的编撰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对本土典型案例汇编和总结,如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编写的广东省社会工作案例精选,为专业教学提供更多鲜活案例,还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开发适合不同对象的教材;三是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请社会工作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同时,聘用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大具有本土实务经验教师的比例;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力度。
3. 规范专业实习,增强实务训练。一是注重实验室教学,落实教学设施建设,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实验室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二是规范专业实习,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督导管理办法,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督导教师配备标准,并优先选择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作为实习单位,确保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质量和专业性;三是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在第二课堂加入社会工作元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研究项目和社会工作创新活动,如“志愿服务广交会”、“汇丰广东社区服务成长计划”、“‘启明星’社工学生实践计划”等。
(二)优化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加强行业建设的需要。根据广东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对在岗但仍未取得相应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采取进修、实习、短训、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进行不少于720小时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具体可见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制订继续教育实施办法。一是负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的部门在摸清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情况下,尽快出台针对社会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政策及管理办法,统领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业单位、社会工作者等方面的职责范围,规范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机构、内容及形式;二是本地社会工作者行业协会组织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一步细化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事务性工作,制订相关质量评估标准,并对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质量进行把关,拓宽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渠道,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三是社会工作者从业单位严格遵照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继续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执行。
2. 建设好继续教育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机构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其数量和质量都与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为此,一要鼓励有资质、有丰富社会工作高级专业人才资源的社会教育机构开设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课程,做好继续教育机构的评定工作,保证继续教育质量;二要根据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政策中关于继续教育机构基本条件的要求,对申报的继续教育机构进行合格评定,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机构要及时备案,并加强过程管理,以保障继续教育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为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和师资上的保障,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即在继续教育机构中,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教师占1/3以上。
3. 明确继续教育内容。一是严格按照民政部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中对社会工作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保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伦理、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二是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和施教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需求调查,把专业要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社会工作者承担的不同责任和任务,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的课程内容,做到因地施教、因人施教;三是通过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各种继续教育形式,在每一个登记有效期内接受不少于规定学时的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
4. 鼓励参加继续教育。一是对积极参加专业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时间和资金上的支持,在一段时间内进修的社会工作者,经单位同意后可给予部分补贴和岗位支持,以免除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条件允许的单位建立专业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资讯平台,条件有限的单位可几个单位联合抱团,共享资讯,以提供更多、更系统、更专业的继续教育、学习深造的机会和信息;三是对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后进步显著的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建立健全畅通的晋升通道。
(三)实化培训教育
按照现阶段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划分标准,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也可称之为社工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1. 突出专业培训。一是开发专门针对转换提升人员的专业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对象在不同岗位上的特殊性,设置不同专业培训内容,分层次教学;二是组织社会工作专家学者或实务工作者定期到基层社区或社会工作发展欠发达地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推介工作,宣传和训练专业社会工作基本知识;三是与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基地积极合作,组织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到对应的培养基地进行实地专业培训,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以转变固有的工作模式,提高在原有工作岗位上社会服务的专业性。
2. 深入提升培训。一是对现有由各职能部门、街道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加强协调管理,嫁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力求经过3-5年的过渡期,使这些人员逐步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成为持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最终实现“持证上岗”;二是鼓励现有专职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接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培训,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三是分类开展非专业人员社会工作培训,加强对区、街“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知识教育,鼓励他们参加统一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其社区社会工作能力。
3. 注重督导培训。一是籍借“粤港合作社工培养计划”,选派150名社工骨干和50名社工机构负责人分批到香港邻舍辅导会所属机构及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属机构进行跟班实训学习,同时也由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选派的一批资深社工到省民政厅所属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和各地市民政系统的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及基层社区试点单位提供专业督导服务,加大香港等社会工作发达地区对省内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实务督导水平;二是加快本地实务督导培养,通过聘请香港资深社工督导对本地优秀社工专业人才全方位的“传、帮、带”逐步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社工督导队伍,使外来的实务督导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更“接地气”,更贴合不同领域中对实务督导的需求。
(四)深化职业教育
社工专业人才除了要切实提高其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之外,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坚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如此才能保证社工专业人才对社工事业的坚守与专注,保持社工专业人才的稳定与发展。
1. 加强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督导。一是对专业督导功能准确定位,向被督导者提供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制订科学完善的督导制度实施办法,对督导时间、督导内容和督导方式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选择合理的专业督导方式,针对不同被督导对象、不同的服务项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师徒式督导”、“训练式督导”、“管理式督导”、“咨询式督导”等不同督导方式;三是设置专业督导岗位,在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基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培养选拔培养专业督导;四是精心配备专业督导人员,保证督导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务经验、丰富的督导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专业反思和校正能力。通过督导,切实提高社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2. 加强专业伦理、价值理念的教育。一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志愿精神和公益理念融入到社工人才思想中去,搭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信息交流平台,用专业社会工作指导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精神融入专业社工服务,强调社会和谐,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并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整合,吸收人本理念的同时,发展集体主义的理念,借鉴和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务和助人理念,把握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行为守则等的同时,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助人理念,形成符合中国特色,体现广东精神的社会工作价值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 《民政部办公室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通报》,2013年1月23日。
2. 刘洪:《广东省社会工作员职级研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7月23日。
3. 袁光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初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 贾冰,陈晓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现代教育》,2011年11月。
5. 杨雪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7期。
6. 柳浪译:《亚洲四小龙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培训》,《海外观潮》。
7. 马秀华,汝秀梅:《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商业经济》,2011年第6期。
8. 白新睿:《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第五期。
9. 闻英:《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0. 候玲:《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征及反思》,《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