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人才和志愿者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服务的两大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社工人才和志愿者作用优势日益凸显。中组部等18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亦提出“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的要求。中山市历来重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新形势下更是充分发挥社工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有效整合发展社工、志愿者队伍,推动全民参与”。
为有效探索和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2012年6月,中山市民政局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合作开展“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政策研究”,建立由社工与志愿者专家、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机构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调研组,开展为期近半年的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座谈研讨等方式,调研组广泛收集一线社工、社工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中山社工与志愿者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合作特色、合作需求,并通过内外比较,提供具体做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对策建议。课题研究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直接推动了中山“社工+志愿者”联动政策的出台。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构建“社工+志愿者”联动体系的方案》(中委办[2013]1号),构建了我市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发展的机制、体系,为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亦为全省“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以下为课题组《中山市“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调研报行》内容:
一、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山市在“学雷锋、做好事”、“慈善万人行”的基础上,从1995年发展志愿服务,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赢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生良好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从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试点,逐渐面向镇、区建立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面临较好的形势,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资金投入渠道狭窄、社工经验不足、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特别是缺乏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政策、措施,使得两大社会服务力量处于分离状态,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和美幸福中山。探索推进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合作,既是拓展社工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更是整合社会资源、带动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动力,有助于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共同为建设幸福中山、博爱名城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三进三服务”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以来,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服务、社区农村服务、困难人群服务、环保低碳服务等,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目前,全市拥有志愿者14万多人;持证社工238人。社工与志愿者创造的“三进三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经验得到省内外的肯定。
中山市是较早推动社工与志愿者“三进”的城市,从2005年就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志愿者骨干进入社区、企业、学校,帮助建立志愿者队伍,培育志愿服务项目、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发展志愿者力量,产生明显的效果;从2009年开始推进社区与农村的社会工作站建设,招聘专业社工为居民、村民提供服务,特别是帮助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青少年群体等等,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进社区(农村)。伴随农村城市化和生活环境变化,社区群众的生活受到冲击,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迫切需要社工与志愿者的帮助。中山市配合“六好社区”的建设,从2005年起积极推进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工作,率先选择63个试点社区,市民政局为每一个社区志愿站提供2万元启动经费,团市委从直属总队派遣优秀志愿者进入社区参与筹备,镇和社区机构给予支持、提供帮助。由于基层社区、农村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突破试点数量,160多个社区、农村都建设了志愿服务站。并且,专门发文落实志愿服务站的“三专”(专门场地、专门人员、专门经费),保障有专人管理和协调,定期开展服务群众的活动。近年来,政府发现社区、农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还需要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就鼓励博睿社工中心、心苑社工中心、启创社工中心、大同社工中心等进入社区建立专业服务站,与志愿者合作开展适应群众需要的各项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心苑社工中心的花苑社区社工站制定了专门的《义工管理办法》《义工服务协议书》《义工申请表》《义工服务时间记录表》《义工签到表》《义工满意程度调查表》等,一系列专业的表格,内容囊括义工招募、管理、服务于后续服务等方方面面,让义工管理有规则可依,有规则必依。将义工管理规范在合理有序的范围内。通过社工的专业协助,社区志愿者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有需要的群众。
2、进企业。中山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增加,大量异地务工人员前来谋生。他们在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生活、安排子女入学、解决医疗困难等方面。志愿者从1995年就探索服务员工需求和吸引员工参与的服务类型。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心理服务队、法律服务队进入企业,为务工人员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和帮助。2006年起,率先在大型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建立员工志愿服务队,既开展员工之间的互助服务,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鉴于企业劳资纠纷、工薪纠纷、工伤纠纷等增多,社工和志愿者在帮助员工依法维护权、理性维护权方面作出贡献,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博睿社工中心配合司法局、信访局等工作需要,建立的司法社工、信访社工岗位等,在协调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进学校。中山市在国内率先成立“亲子志愿队”,将家长、教师、学生联合起来开展志愿服务,有解答同学学习困惑和开发创造热情的服务,也有进入社区体验生活与帮扶服务的项目,还有在“慈善爱心店”协助义卖的服务等。东区雍景园小学的“亲子义工队”开展“义工创意坊”、“义工加油站”、“晨曦行动”等,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同时,逐步建立驻校社工制度,通过咨询辅导、拓展培训等,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聚集社会爱心力量、专业社工资源,作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导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发挥中小学生的爱心和热情,面向社会开展倡导文明、和谐的服务,进入社区开展助老、助困的服务,通过服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大学和高职院校,社工机构积极联系、寻求合作。阳光社工中心石歧社工站,争取中山学院、广东理工学院的支持,形成了一支高校义工服务队,延长了社工服务的手臂,照顾到了更多的服务对象。先后进行集体义工培训5次,义工个别辅导30次,累计服务时数到达200小时,探访老人200人次,填写义工服务记录150份。得到了服务对象和社区居委会的好评。围绕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目标,社工与志愿者进社区(农村)、进企业、进学校,逐渐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络,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赢得基层群众的欢迎。
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针对社会发展与群众生活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帮助越来越多的人群。其中,围绕老年人生活服务、青少年成长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开展的“三服务”项目效果明显,深受欢迎。
1、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山市与其他地区一样,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压力,城市退休老人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群也逐渐增多,还有内地随子女迁来中山养老的人群,除了希望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之外,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和服务。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很早就成立服务老人的志愿者队伍,并且在社区、农村建立服务分队。志愿者不仅为老人问寒问暖,而且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开设了健康咨询服务、情感沟通服务、卫生清洁服务、饮食烹调服务等等;还逐渐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即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也感受晚年人生的意义。东区花苑小区的“老年志愿队”通过社区巡逻、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等,营造和谐友善的社区生活环境。近年来,中山市响应中央文明委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部署,重点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提供送温暖、送关爱的服务。扬帆社工中心神湾社工站开办“长者影视剧场”:逢周二晚上社工中心都会为长者进行红色电影大放送,满足老年人怀旧情感的需求;青少年影视剧场和长者影视剧场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系统。启创社工中心东升社工站为让老人院的院友与外界有更多接触,社工站链接院舍周边的学校、幼儿园,与院舍开展联谊活动。此活动区别于社工站进驻前的探访活动,不仅仅是为院友表演节目,更注重于义工与院友之间的互动。因此,“大手牵小手“活动会通过座位的安排、精心设计的游戏等,让义工与院友有更多的互动交流。发展社会工作之后,专业社工进入社区、农村,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策划,吸引社会资源,提高关爱活动的效果,让老年人获得有效的帮助。
2、青少年成长服务。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化、利益诱惑多样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变化。中山市毗邻港澳,青少年受到外国复杂多样的信息影响,也出现心理困惑与思想偏差。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热线服务,从1996年成立以来,通过接听电话、接收来信,现在转变为接收短信、QQ、微博等,及时发现青少年成长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一方面给予解答、提供指导,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生活,寻求健康成长之路;另一方面向党政部门、社会机构呼吁,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帮助青少年快乐成长。如今,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探索创新: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的社工服务中,无论是儿童和青少年服务、残康服务还是家庭寄养服务,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均得到义工的广泛参与。社工与义工有机结合,形成了社工引领义工、义工辅助社工良好工作氛围。博睿社工中心在南区开展“阳光少年”服务,关心和帮助落后青少年,也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服务,获得自我体验与教育。在农村开展“关爱孩子”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与生活的帮助。在学校开展“快乐童心”服务,帮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社会的幸福温馨。
3、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伴随中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来务工谋生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分布在各个镇区工作与生活。志愿者协会从2005年以来就开展“同一蓝天、共享阳关”等服务活动。一是面向异地务工人员宣传中山市的有关政策、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等,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获得发展机会。二是深入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针对务工人员遇到的工作适应性问题、劳资关系问题、加班待遇问题等等,及时关心、协调、帮助,创造人性化、人情味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吸引热心的务工青年参加志愿组织,在服务社会过程增强自豪感和加快融入中山社会。小榄镇的务工青年刘天明,积极组建员工志愿队,服务永宁社区的村民小孩、外来人口小孩,提供辅导和帮助,并不断拓展其他类型的服务,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课题组调查中发现,有些务工人员曾经被周边地区企业的“工资高”吸引,离开中山另行就业;但是不久又返回中山的企业就业,他们说,“比较后发现,还是在中山就业的治安好,环境好,有人关心,有人沟通,还是喜欢中山。”近年来,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探索和建立务工人员服务的体系,一方面吸引社会各界资源与务工人员对接,从工作指导、生活关怀、小孩学习辅导、矛盾冲突解决等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吸引务工人员参加志愿组织,开展自主服务、互助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提高公民素质,提升文明素质。
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创造的“三进三服务”经验,适应社区居民、农村村民、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效果,为建设幸福和美中山作出了贡献。
三、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
调查中发现,中山市虽然在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与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缺”:
(一)缺政策。中山市社工委、文明委、民政局、团市委都在各类文件中提及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也有一些条文,但是没有出台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专门文件。这样,镇区或社工机构、志愿组织开展合作服务的时候,就缺乏政策参考、缺乏科学指导,需要各自实验和摸索,遇到较多的困难。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也缺乏解决问题的依据。
(二)缺机制。目前,从管理分工看,社工的管理归口民政局,志愿者的管理归口文明办和团市委,各自有管理文件、协会章程、奖惩制度,互相之间却无法联通,难以共享。如社工机构难以自主招募志愿者,需要向志愿组织申请和使用,程序比较繁琐;又如运用专业社工培训志愿者的工作没有纳入社工机构考核评估范围,具体开展培训工作就需要办理繁琐手续,等等。因此,迫切需要从管理层面上统筹协调,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畅通渠道、灵活机制。
(三)缺项目。目前,中山市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推广一批志愿服务项目,中山市民政局及新成立的社会工作协会每年推广一批社工服务项目,两者之间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有交叉,但是考核、评估主题和要求不同;缺乏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项目,缺乏将两者资源有效聚合发挥作用的项目。
(四)缺资源。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需要社会资源支持,包括政策资源、资金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的支持。但是,目前这些资源分属社工机构、志愿组织两部分,在缺乏政策鼓励的情况下,难以投入合作服务的项目。即使基层社工与志愿者有合作的愿望,使用资金、资源也受到评估、审计的限制。从社区、农村调查的情况看,社工、志愿者都对合作服务感到“有心无力”,想有所作为,但是受到诸多限制,期待尽快解决问题、获得帮助。
针对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适应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要求,课题组提出推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实现“社工服务专业化、志愿服务日常化、合作服务普遍化”的“三化”目标,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作用,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贡献。具体地说:
1、社会工作专业化,就是强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服务,帮助特殊需要人群;同时,有效协调各类公益机构并发挥最大效益。
2、志愿服务日常化,就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动,吸引群众踊跃参加志愿服务,做到“人人参与、力所能及”,开展灵活、多样、深入、持久的服务,帮助身边的人群。
3、合作服务普遍化,就是提供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让社工与志愿者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社会服务。
课题组提出10条具体的对策建议:
第一、出台《关于加强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意见》
参照深圳市、东莞市的做法,由市社工委、文明委、民政局、团市委等联合颁发《关于加强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意见》,市民政局、团市委制订《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实施细则》,为推动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开展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制定“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议市领导牵头,市社工委、文明委、民政局、团市委及相关部门、机构组成“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秘书处设在市民政局,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定期召开分组会议和督导活动,落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政策措施,解决合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推进合作服务顺利发展。
第三、成立促进“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社团与机构
适应社会组织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积极探索社会化、民间化促进“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途径。鼓励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谊会”,作为联系和推动交流合作的平台;鼓励中山市社会工作协会组建“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组”(促进组成员加入“联谊会”),定期研讨推动合作的工作。支持注册成立“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促进合作发展的各项事务。
第四、启动“和美合作——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系列行动”
由市社工委、文明委牵头,民政局、团市委联合启动“和美合作”系列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和美合作·修身成长”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培训。在市、镇区、社区(农村)举办合作服务的培训班、交流会、对话论坛,加强社工与志愿者的素质提升,建设幸福中山。2、“和美合作·快乐服务”。策划和实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的项目,提供体验和学习的机会。3、“和美合作·共享资源”。鼓励社工机构、志愿组织设计相互结合的管理、协调、激励、教育项目,共同在合作中成长成才。
第五、设立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扶持资金
建议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基金会支持和工商企业支持的多渠道,依托市慈善总会,建立“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资金,为开展合作服务的组织协调、策划实施、培训辅导、调查研究等提供经费支持,促进合作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市社会工作专项资金设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项目资助,对于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提供支持。
第六、建立社工机构与志愿组织进行服务认可的机制
重新梳理原有社会工作制度和志愿服务制度,调整不利于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条文,增加促进合作服务的条文。如志愿者组织授权社工机构定向招募志愿者和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并及时向志愿者组织备案,享受表彰奖励与培训辅导等资源;又如丰富社工机构的服务职能,包括为志愿者及组织提供专业指导、协调、培训、评估等,提高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帮助社会人群。同时,为社工与志愿者交流沟通、共享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第七、建立社工与志愿者交叉任职的制度
借鉴外国、港澳的成功经验,鼓励年轻社工在志愿组织兼任秘书等职务,了解和熟悉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与资源网络;鼓励优秀志愿者骨干兼任社工服务机构的理事(董事),参与社工服务的设计与指导。同时,在社工业绩评估、志愿者服务评估中,增加对于交叉任职工作成绩的认可。
第八、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项目库
在社会工作招标文件中加入“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条文,在志愿组织服务计划中加入“合作服务内容”,有利于资金使用和项目评估时作为依据。鼓励社工机构与志愿者组织梳理服务项目,一方面在各自原有项目中增加合作服务的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设计和开发合作服务的新项目,适应社会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项目库,提供各类社工机构、志愿组织开展服务的时候选择、使用。
第九、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培训交流机制
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志愿者具有服务经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双方在培训交流方面的优势,鼓励社会工作者为志愿组织成员传授专业服务知识与技巧;鼓励志愿者骨干为社会机构成员传授服务经验、奉献精神。探索和建立多种多样的合作培训形式,有利于社工与志愿者的素质发展。
第十、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评估研究机制
吸引对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有热情、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资深志愿者,成立“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心”等机构,专门从事促进合作服务、评估合作服务效益、研究开发合作服务途径等工作,为全面推广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调研组人员
学术顾问:
丁元竹——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咨询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家华——教授,中央文明办志愿服务研究课题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创业研究所所长。
组长:
谭建光——民政部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副组长:
何恩忠-----中山市民政局副局长
王少江——中山市民政局社会工作科科长
孙剑宏——中山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
组员:
陈涛——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特聘顾问
陈天祥——教授,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王义明——副教授,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
涂敏霞——副教授,广州志愿者学院副院长、广州市团校副校长
汪彩霞——社会工作师,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
刘思博——助理心理咨询师,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
萧少苑——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行政总监
张雪莹——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总监
范绮敏——学生调查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
霍晓敏——学生调查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
谭歆——学生调查员,广东商学院财务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