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之声 > 正文
【刘创新】参加“两岸社会福利研讨会” 的几点收获
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1/9/18 13:37:54   浏览次数:1998

 

    2011年8月中旬,我以普惠社工的身份应邀参加了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与台湾财团法人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1年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集了两岸三地社区工作实务与理论、灾后重建、农村社会工作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本人此行受益良多,在此跟大家讲讲自己的几点收获:
    1、 社区社会工作到底是一对一的工作,还是一群人对一群人的工作?这是王思斌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认为社区社会工作应该是一群人对一群人的工作,即一群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对居民群体进行互动及合作。其次这两个群体都应该是有机的群体,即社工群体是有机结合的团队,居民群体也是有机结合体。这样种群体特征及工作过程就预示着社区工作是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既要促使我们社工以一个有机结合体的形式开展工作,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对象也将是一群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有机结合体。
    2、 以服务群体为本问题识别。这提醒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其实服务对象才是最清楚问题之所在及其实质,但他们没有办法解决。作为社工需要尊重当地居民,确认问题,而不是根据自己所学来定义别人的问题。这跟以前朱鸿章督导给我们司法领域的开案条件有一致的地方。朱鸿章督导认为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有需要(问题)是开案的条件之一,这里就强调了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决定权。我们现在很多社工会给服务对象套上各种自己想象的问题和需求,然后去尝试提供协助,结果有时服务对象并不配合,这时我们的社工反而觉得这服务对象怎样不厚道,怎么不接受自己的帮助。其实在服务对象的心理上我们所自行定义的问题和需求未必就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需求评估,但一定要做好需求的确认。
    3、 认清专业关系和工作关系。专业关系是围绕问题或需求而存在的,所以当这些问题和需求被解决后专业关系即将结束。但是服务结束,“工作关系”还是继续延续的。结案仅仅是结束了以解决核心问题的专业关系,而实际上社工和案主之间保留着友好关系,结案不是断然的。
    4、 其次张和清教授提出了“发展的幻象”之说,并列出三大致贫现象:生产致贫、消费致贫、生态致贫。生产为什么致贫?因为全球农业市场化导致地方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位于产业最低端的农户日益贫困。消费致贫可能我们都有体会,全球消费主义导致政府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位于消费链最低端的农户日益贫困。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均年收入两千元左右的一个村民花了500元买了一个手机、花3000元买一辆摩托车,这部手机和摩托车并没有促进生产,仅仅是一种消费主义下的炫耀和从众行为,然后每月都为此付出电话费和车油费,导致了贫穷。生态致贫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而生态坏境由反过来以自然灾害的形式报复了人类。例如9.21茂名特大洪灾就是一个因矿业开发破坏生态最终导致洪灾泛滥,农地尽毁,村民家破人亡的悲剧。当地居民瞬间致贫。这三大致贫现象促使我们反思发展是真实的还是带有幻象?消费致贫更是人人都可以因此为鉴的提醒。
    参与这次研讨会,有幸见识行业的大家之风范,接受他们渊博学识的熏陶,促使本人深刻认识了专业理念,专业实务能力得到了的本土化的提升。希望以后这样的大会继续开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