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研究 > 经典案例 > 正文
【经典案例】儿子失踪危机介入案例分析——张华
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1/5/26 15:21:33   浏览次数:7025

 

    一、 个案基本资料
  (一)个案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高某
    性别:男
    年龄:75岁
    接案时间:2010年7月20日

   (二)个案来源
    莞城社会事务办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高某是一位七十四的老人,小学文化程度,现已退休。其妻子也退休职工,身体状况差,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两人有一儿子(养子),今年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一年,参加工作。2010年6月某日晚上,服务对象的儿子和朋友(三女一男)在酒吧喝酒,之后那四个朋友先走了,由酒吧经理继续陪服务对象儿子喝酒至大醉后送他乘出租车回家,途中因出租车司机不知他住哪里便驱赶他下车,此后服务对象儿子便一直没有回家,也无法取得联系,下落不明。服务对象报了案后,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和搜索,但仍未有其子的任何消息。服务对象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儿子,并为此事多次上访。

     二、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现状评估
    服务对象与其妻子都是退休职工,二人均有退休金,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服务对象健康状况良好,其妻子患有心脏病; 服务对象居住在老的单位宿舍里,原来的房主都不愿意住在那里,房子都租出去了,所以说服务对象的邻居都是外来人口,彼此比较陌生,服务对象不能够从邻居那里得到帮助。此外通过居民小组及本人的谈话我们得知服务对象没有什么亲属朋友,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十分的狭小。
    失踪者为服务对象唯一的孩子,父子关系十分好,失踪者为服务对象的感情支柱。如今,儿子的失踪对服务对象打击很大,现在他焦虑不安,精神状态很差但又很坚强,寻找儿子的信念支持着他;服务对象情绪波动较大,提起儿子时很激动。服务对象的妻子受到更沉重的打击,目前身体状况极差,卧病在床。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评估
    服务对象迫切要求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儿子失踪案件。对他来说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需求就是找回儿子,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都有找回儿子。
    根据服务对象现状及需求评估结果,社工需要做的工作如下:
    1.服务对象目前承受着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急需精神慰藉,心理开导;
    2.服务对象为了寻找儿子,独自四处奔波,急需陪伴者;
    3.服务对象与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加之个人力量单薄,急需信息传达者和相关资源的提供者;
    4.服务对象在外奔波,其妻子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急需家庭照顾者。

    三、理论基础
  (一)心理社会治疗法
    心理社会治疗法是社会工作专业最常用的治疗或辅导方法。在心理社区治疗法中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一独特的概念。心理社会治疗法认为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备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所塑造,“人在情境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为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身处的环境,即他的家庭、学校、朋辈、工作场所等社会组别因互动所产生的状态。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建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法时,下列的工作原则是需要我们采纳的:
     (1)个别化;  (2)接纳; (3)服务对象自决; (4)不批判的态度;(6)保密;(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二)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的简称,这个理论又称为ABC性格理论。它的基本信念是情绪问题是由于个人的非理性信念所致。
    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即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以引发事件。
    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beliefs),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ABC之后便是D(dispute),即介入辩论法,应用一些辅导技巧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挑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务求他们放弃此等信念,D之后便是E,即服务对象能建立一套有效的新人生哲学。
    前一阶段:面对服务对象目前的状况,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和尊重,面对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服务对象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反应都是人之常情,我们需要努力去理解和感受服务对象目前的心情,试着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去帮助他考虑问题,着重考察他所处的情景,期望通过环境系统(包括家庭、公安机关等)的调适能够帮助到服务对象。
    后一阶段:等到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密切关系,服务对象的情绪稳定下来,能够接受事实时,我们才能够用到REBT治疗法。

    四、服务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总目标
    帮助和陪伴案主及家人度过老年丧子的悲痛时期。
  (二)具体目标
    1.接纳和理解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2.为案主提供心理慰藉和哀伤辅导。
    3.陪伴案主,给予精神支持。
    4.为案主提供家庭照顾。
  (三)服务计划
    1.在案主寻找儿子这个需求上下功夫,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
    2.深入到案主家中,陪伴案主妻子,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案主的负担,此外通过家庭亲情的力量支持案主。
    3.扮演陪伴者、支持者和信息传达者的角色,给案主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帮助案主及时有效的获得相关信息并时刻关注案主的状态,及时向上级反映。
    4.案主在寻子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需要帮助解决。

五、服务记录

日期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备注

2010.7.29

930

1100

兴贤居民小组办公室

认真倾听案主的倾诉,疏导积压在案主心中压抑和悲痛;

归纳出案主的需求、近况及家庭状况等信息。

在初次的访谈中,我们初步的建立了关系,也让案主意识到了我们的社工身份。

接下来,我们决定去拜访东正派出所,希望从公安机关那里了解到整个案件的情况。

通过第一次的访谈我们同案主初步建立关系,并且得知案主是一个思路清晰、很理性的人,他目前只有一个要求,即找回儿子。对于公安机关给出的假设都能找出破绽,并一一推翻,且有自己的理由认定儿子可能被他人谋害。对于案主的现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案主心里差不多知道儿子已经不在了,但是心里仍有一线希望;2、即使是接受儿子已经不在的事实也一定要公安机关查找真凶。

2010.8.3

1000——1100

东正派出所

从派出所那里了解些对案主有帮助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向派出所传达了案主的要求及案主的现状,并建议派出所能够留意案主的情况,我们也表示案主如有过激反应时希望能得到派出所的帮助。

在派出所我们被告知整个案件时有莞城公安局刑警大队负责,但在卢警官的讲述中我们也得到了些信息:

①派出所对整个案件有自己的一套见解。针对案主儿子的失踪,派出所与案主各持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案主现在跟派出所的关系就是:案主不相信派出所但是又不得不向派出所寻求帮助。

②派出所认为他们已经尽力了,并多次向案主解释情况,但没有效果。

③派出所及刑警大队仍然在跟进这个案件,目前正在根据案主提供的信息查找和收集资料。

 

2010.8.11

1430——1700

户外

陪同案主去景湖花园寻找查找儿子的线索。

本次家访主要;一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情况,包括观察案主最近的精神状态、询问案主妻子的状态、了解案主的支持网络、了解案主对案情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案主传达的信息,包括告知案主我们已经向机构、社区、派出所反映了他的要求、传达了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张贴寻人启事、东莞阳光网寻人信息等),对此表示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告知案主东正派出所的具体工作,并表示公安机关在努力查找相关信息。

2010.8.12-25

 

电话访谈

了解案主的近况,以家庭为由鼓励案主保重身体。

在第二次家访之后,我们一直都有跟案主通过电话联系,一般是一周两到三次,无论是手机还是家里电话。有时候没人接听电话,有时候电话打过去案主不在东莞。

2010.8.26

上午

兴贤居民小组

联系居民小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与案主比较熟,案主也比较相信她),寻求她的帮助进入到案主家中。

之前我们跟案主委婉地提过很多次,问社工能不能进入到他家里,都被他拒绝了。

2010.8.30

1000——

1100

社区居委会门外

了解案主近况,并帮他查找、分析寻找儿子的线索。

案主告诉我们他最近去了趟广州,因为广州那边有人打电话说见到与案主儿子很相似的人,于是他去广州确认情况,结果没有找到。还有广州的人也发短信给他说见过与他儿子相似的人,但电话打过去没人接,我们帮他查找短信,并帮忙回复。同时我们也记下电话号码,看能不能查找号码来源。最后,我们同案主商量以后此类事情可以找我们帮忙,并且一定要注意上当受骗。

2010.9.2

9:30

——

11:00

案主家

陪同记者探访案主,并安抚案主妻子。

 

2010.9.3

全天

莞城公安分局

陪同案主拜访莞城公安分局,查找儿子失踪的线索。

在整个等待的过程中,除了我们与之主动交谈之外,案主都很沉默。在上午我们几次去服务台询问能什么时候能够见到负责人都没有结果时,案主甚至落泪。我们面对案主,及时递上纸巾,拍肩和握手以示安慰。

在下午返回的途中,针对莞城公安分局给出的信息,案主表示怀疑。他说:“我儿子手机通话号码的那个人A跟公安局录口供的记录员是认识的,那个记录员让A有些事情不要说。”为此,他怀疑记录员提供的记录有假。事实上,对于公安局所说的案主都不相信。我们向案主解释公安局办案都是有依据的,且办案手续繁杂,需要时间的,希望他能够理解并且能够相信公安局。

2010.9.8

800——1600

广州番禺区公安分局

  陪同拜访广州番禺区公安分局,查找儿子失踪线索。

7号的下午我们接到案主的电话说是希望我们社工能够陪同他去广州番禺区公安分局,因为他去到莞城公安分局的信访办,那里的工作人员建议他去广州番禺区公安分局(所管辖区是运河的下游),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线索。所以在8号上午8点社工陪同案主去到了广州,直至下午四点才得以返回。结果是没有什么线索。但是案主从番禺区公安分局得到信息说这一趟其实他没有必要跑,只要有其儿子的DNA,打个电话询问就可以了。对此案主很气愤,说道:“本该是该莞城公安分局的做的事情都没有做。事情发生之后,也没有人去他家炼取儿子的DNA。”为了弄明白此事,案主决定第二天去趟莞城区公安分局。

2010.9.9

900——1100

莞城公安分局

通过社工与工作人员交涉,分局记录员帮案主做了情况记录。

 

2010.9.10

上午

社区外

了解案主近况,跟进儿子失踪寻找。

 

2010.9.16

930——1100

电话

了解案主近况,分担案主对公安局办案的焦虑。

 

2010.9.20

1430——1630

案主家

社工陪同社区民政干事、居民小组组长带着月饼一同去到了案主家中慰问。

 

2010.9.26

1000——1100

莞城公安分局

陪同案主向案件负责人反映案主所了解到的情况。

 

2010.9.29

1500——1600

社区办公室

社工及社区调解员同他交谈,劝其正视儿子失踪这一事件。

 

2010.10.19

1500——1700

社区办公室

了解案主近况,与案主共同回忆儿子失踪过程,并劝导案主接受现实。

 

2010.11.11

1500——1700

社区外

疏导案主事后情绪,并巩固其稳定情绪。

看到案主时,案主的精神状体很好,看到我们时还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在案主的交谈过程中,我们试着问到关于案主儿子的失踪这件事情,案主表示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儿子失踪的现实了,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查找杀害儿子的凶手。谈到这里时,案主表情轻松地说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并跟我们开玩笑说,等他找到凶手,一定要拉出去“砍了个头”。随后一直重复着这句话,这句话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一种释放。感受着案主的变化我们甚感欣慰

2010.11.29

900——1000

电话

了解案主近况,鼓励其过好现在的生活。

案主目前仍在奔波着找凶手,但是案主目前的状态已经不同于以前了,对他来说他已经度过了儿子刚失踪那段沉重的时期了。对此我们通过电话访谈再次得到确认。

2010.12.1

—至今

 

 

与案主保持电话联系,观察其状态。(一到二周一次电话)

案主已度过儿子失踪初那段痛苦的事情,目前情绪稳定,社工考虑结案。

 

    六、过程评估:
  (一)介入初期
:个案的初步介入。在这一时期,我们努力让案主接纳我们同时  我们也在努力去站在案主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案主面对如此突然的沉重打击,所给出的反应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去接纳他,理解他。案主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寻找儿子,我们陪着案主一趟趟去公安局,倾听案主的倾诉,安抚案主的情绪,帮助案主需求寻找儿子的资源。
  (二)介入中期:与案主的关系拉进,信任关系建立。随着我们的介入,案主慢慢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活动他的计划,我们也对案主加深了了解,真正了解到案主的需求以及我们能为案主提供的帮助。在这对于案主的重要且特殊的时期,他需要有人支持他陪伴他,并在必要时刻为其出面。而这个时期我们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三)介入后期:案主心态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主慢慢地接受了儿子失踪的现实,慢慢地把寻找儿子转向寻找凶手,并且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相信社会公正。这一时期,我们减少了同案主的联系,同样也是案主减少了对我们的依赖。

    七、专业反思
    从刚开始的接案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期间我们有最初的一个星期至少跟案主见面一次,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星期跟案主联系一次。陪伴案主过渡的段岁月里里,我们从最开始的彷徨、无助,到现在感受案主变化的安慰、惊喜,感受到了案主的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社工扮演着理解者、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社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慰藉上。而说到真正的提供的物质的、外在的帮助好像社工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我承认过去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但却不能说这些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人本身是有能力作出改变的。已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只要我们能改变对那些事的看法,接纳及承认它的限制,并善于用现在的机会与能力,我们的将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这是我在学习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时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改变,是希望的开始,新的人生征途的第一步。作为一名社工,肯定是希望服务对象能够改变,尤其是能够朝好的方向改变。哪怕服务对象只是细微的改变,社工都会为之欣喜。然而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到了案主的改变。

 

社工简介:

 

姓名:张华

性别:女

学历:硕士

专业:社会工作(本科)、社会学(硕士)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擅长:理解

性格:沉稳、真诚

爱好:读书、户外运动、“反思”

人生格言:现在是明天的过去,改变现在,会令每个明天更美好!

服务领域:莞城区社区社工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