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是指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指挥和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用于防灾减灾规划或重特大工程施工过程中。但具体到我们社工在举办活动环节,这一名词的实际应用也不为过。本文中,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笔者以义工的身份参加在茶山镇敬老院举办的每月例行一次的慰问老人活动。当天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有20几人,但大多都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经常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只有五个。活动如往常一样,开始前,志愿者负责人阿成先向各志愿者做一些活动说明,例如与老人互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活动环节安排。活动开始后,志愿者表演节目,中间也邀请老人一起参与。老人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尽情参与到活动中。一位曾当过兵的老人每次活动中表现都很好,既能唱歌也能表演舞蹈。在本次活动中,他再次接受阿成的邀请走到活动室中间为老人们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洪湖水浪打浪》,之后老人还为其他老人表演了自己独创的健身操。整个活动环节气氛都很好。
但在这位老人表演结束回到自己座位后不到几分钟,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这位老人突然斜歪到旁边的志愿者身上,手脚不停的抽搐,也不能说话。顿时,很多志愿者围过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旁边的老人互相讨论着。好在志愿者负责人霞姐反映及时,找到敬老院的院长和另一名工作人员。他们过来后让老人平躺在长椅上,让其他人散开,并告知其他人老人患有癫病,每月都会复发一次。不过,几分钟后就会没事了。
志愿者们又回到自己的位子,继续陪老人们参与活动。但不时转头望向老人。
大约四五分钟之后,老人情况渐渐好转,手还是不停的抖,但能站起来走路了。在院长的扶助下,老人走出活动室。院长让老人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
只看到老人走出活动室不多远,又走回来,径直走进活动室,找位子坐下,就坐在我身边,我想与他交谈,但他的言语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只能点头。院长再次过来询问老人,好点了吗?老人示意没事。慢慢的,老人的情况好些了。
活动继续进行,我又负责到其他老人那里帮忙做按摩剪指甲。直到活动结束,老人在那里坐着,状态慢慢的恢复到之前。但笔者心里一直为老人担心,且对老人的病情也一无所知。
活动结束后,笔者再向敬老院院长了解,才得知老人患有癫痫病,每月发作一次,发作时就是刚才那个样子,不能自已,平时也没事人一样;且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一个月才复发一次,之前一周复发一次。院长还介绍了一些老人的个人情况及敬老院情况,这所敬老院并没有医生,但每周会请医生过来为老人做一次身体检查;平时如果遇到老人病情发作,会拨120及时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老人病情发作的那一刻,也吓坏了自己。因为仅仅几分钟之前,老人还与志愿者一起合唱《洪湖水浪打浪》,老人还做自己发明的健身操。
通过这次意外事故,一方面让笔者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无常,生与死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好好相处和照顾;另一方面,对于志愿者以及志愿者负责人来说,今后在参与活动组织或策划时,特别是关于特殊人群的,也要多与服务对象的监护者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做好预案,以防意外发生。如条件具备,还可以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在旁边随时待命。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也需要参加一定的服务技巧与理念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必备的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技巧。
活动结束后,茶山镇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柳霞对志愿者们说到,所有志愿者都不是万能的,唯有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志愿者个人也需要积极主动学习各方面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
总之,笔者认为,我们社工在策划活动时,也应具有“应急预案”意识。活动策划前,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并备好应急物品;活动过程中,向活动参与者说明活动注意事项,安排好应急预案处置负责人;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为下一次活动开展吸取经验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而准备。正如督导所说,“一个活动的结束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作者:茶山司法社工 陈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