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新闻频道 > 媒体报道 > 正文
学报告访民生 倾听基层声音
发文单位: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作者:张安定  更新时间:2012/11/27 17:52:51   浏览次数:2425

 

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本报开设“学报告 访民生”专栏 
 
 
 
■东莞普惠社工志愿者到中堂镇探访空巢老人本报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杨泽彬 摄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基层群众怎么看?他们受到怎样的鼓舞,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即日起,本报特开设“学报告 访民生”栏目,记者将深入到普通干部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心声,重点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报道党和政府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的政策措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浅出地传递到群众中去,当好十八大精神的主力传播者和学习贯彻的推动者。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郭明军:

    整合社会资源 帮扶弱势群体

    本报讯  郭明军是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被派驻到东城司法分局已有两年半了,主要从事协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方面的工作。她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工作目标”,这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层群众最关心的还是个人收入问题,特别是社工工作的对象,很多都是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提高收入来改善生活质量。

    帮助违法犯罪或曾经违法犯罪的人重拾对生活的自信,并逐步自立,是郭明军的主要工作。因此,她对报告中关于“就业更加充分”的内容充满期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对象到社区企业找工作时,有些企业会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哪里有多余的岗位给他们。”郭明军说,而其实,这些人更需要机会去展现自己,证明自己,改过自新,回馈社会。因此,政府要在充分就业上多想些办法,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有效降低社会管理的压力。

    同时,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十八大报告还列出了“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郭明军说,在工作中大家经常面临爱莫能助的情况,一些弱势群体既没有社区医疗保障资源,也没有技能学习资源,更缺少求职就业的资源,那么他们如何生存下去?希望政府部门为社工联系更多的资源,比如劳动部门、爱心企业,能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机会,一些合适的岗位,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之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目前,东莞市委市政府很重视社工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社工的待遇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郭明军表示,做社工不能仅仅为了那份稳定的收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的情况下,大家更要以十八大精神作为激励,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服务对象谋福利,坚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帮助,争取更大的权利。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