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是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交流是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这为期一天的参观之旅,既得到了经验,也触发了工作灵感,工作思路顿然开窍。这次参观的三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都有许多值得我们锦厦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
首先是人员配备方面,樟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干净。安静可能与它的选址有关系,而干净则与人员配置有关。樟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除了社工和社区助理外,还配备有清洁工、康复师,这个也是当天参观的乐雅的两家综合服务中心的共同点。中心是否需配备清洁工?个人认为是需要的。原本以为中心的清洁可以依靠义工完成,但是经过大半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想法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后只能是由中心工作人员自己负责,加重了社工及助理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稍有怨言。而康复师则给这三个中心锦上添花,使得团队更加专业。毕竟社工不是万能的,康复师的存在能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康复,提高残疾人康复室的使用率。但是否每个中心都需要配备康复师,就要视社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且需要做需求调查后才决定是否需要这个岗位。
在分工方面,这几个中心都是社工+助理的模式。每个社工分别负责2-3个领域,社工带领助理开展专业服务。虽然这种模式扼杀了部分助理的创造力,但是对于刚刚进入社工这一行的助理来说,对专业活动不是很熟悉,可以让社工带领助理开展活动,再根据助理的熟悉程度再赋予自主开展专业服务的权利。可以避免了初到中心的助理盲目摸索,加快适应工作的步伐。同时也可以激发社工及助理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在专业服务方面,他们对功能室的运用以及一些专业活动值得我们中心效仿。例如樟罗社区的“客家俱乐部”不但结合了樟罗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还充分利用了社区餐厅。周末书友会,适用于青少年领域。其实在我们中心在1月份也有开展过类似的活动,只是由于前来参与活动的本地居民比较少,活动被迫夭折。而如果是周末开展的话,则可以吸引到部分本地小朋友参加,但是前提是活动必须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大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能力银行得到了当时参观的绝大多数同工的赞许,除此之外,大迳的第二课堂也是值得锦厦效仿的。虽然并不是特别有特色,但是比较贴合锦厦的实际。如果实施能力银行、开展第二课堂,可以避免参加四点半学堂的新莞人小朋友在完成作业之后在中心捣乱或者是单纯的游戏,值得锦厦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试。另外,彭屋社区的手工作坊除了开放给残疾人使用外,还开放给老年人、亲子、青少年使用,充分利用了功能室。在义工队伍、孵化组织方面,樟罗社区的小品队伍、街舞队、亲子义工队以及爱心小天使探访老年人义工队比较有新意,几乎可以在所有社区里开展。
在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学习彭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会员制度。在锦厦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刚成立之初,其实周老师已经提议建立这个制度,可以避免新莞人与本地人的矛盾,将这个矛盾转移到社区,让社区决定。但这个制度的建立需要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此外,樟罗及彭屋各个功能室的管理制度都挂到显眼的地方,从外观上给参观者的印象就是管理有章、规范。
在软装饰方面,无论是美观度、内容的实用性都非常值得学习。例如樟罗社区的活动预告,既醒目,也省地方。墙上的活动照片张贴既美观,又温馨。彭屋社区的楼梯上张贴了“小心楼梯”以及机构的宣传口号,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也能为机构做很好的宣传作用。彭屋的作品展示墙也是一大特色,既能让参观者感觉中心活动的多姿多彩,也能让作品的制作者有一种荣誉感。另外,中心应该定期更新中心的宣传资料,做一个良好的成果展示。在硬件装修方面,樟罗社区是每个功能室都设置办公桌,同时公用办公室是开放式的,这样既能让群众随时联系到社工,也能让群众监督社工工作,给社工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防止社工怠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