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我参加了机构组织的香港参观学习之行。为期两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共参观了五家机构,包括路德会沙田新翠长者中心、新家园协会、复康会横头磡中心、路德会雍盛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紫藤—性工作者服务。虽然行程紧密,但还是有所收获的。以下的就是我的几点感想:
一、地方区域的活动设计围绕一个主题
在新翠长者中心,我们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宣传栏写着“年度主题之脑当忆壮”。通过跟中心社工的交流,了解到他们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主题,而中心的活动也大多是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否学习借鉴呢?我想是可以的。像我们槎滘点,如果每年或者是每个季度都围绕一个主题去开展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方向会变得更加明确,领域间可以根据主题设计相互合作方案,同时也对站点在社区的宣传会更加系统、更有效果。而不是像现在只是零散地开展一些活动,这可能是在社区的小范围之内有一点影响,但并没有在社区上形成较大的反响。所以,我觉得这种每年度或是每季度设定一个主题对站点的建设是有利的。
二、发展社区内的义工队伍
参观的五家社会服务机构,大多有属于自己的服务队伍,同时也在该中心的引导下进行社区活动。比如新翠长者中心,它发掘一些社区里的有空余时间的家庭主妇当志愿者,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服务队,有上门为老人提供送饭的、做保健的、做康复运动等等。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支撑中心的常规服务,还激发居民的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共融,同时也做到了中心的免责,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志愿者为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服务,而社工只是为他们做引导,这样就很好地避开了社工与服务对象的直接利益关系。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就像我的一个服务对象,他前来求助的问题是由于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家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打扫,想有人到他家去清洁。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在社区内挖掘一些志愿者,定期到服务对象家提供清洁服务,从而增加社区居民的互动,减少服务对象对社工的依赖。希望能在两个月之内组建一支义工队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三、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助互助
在复康会学习到的除了什么是慢病外,还有“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助互助”的这种工作思路。复康会就是先将医院转介的服务对象进行一个自我接纳的课程,完成课程后引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达到成效后,鼓励服务对象去帮助社区内其他有需要的人。
在残疾人的服务中,我们常常遇到残疾人不肯出家门的情况。细想一下,这可能是残疾人本身没有接受自己,总觉得别人有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如果社工先让他们自己去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摆在他对自己的定位之后,鼓励他人鼓励下可能会慢慢地试着走出家门,接触社区。这也是我平时服务中所忽略的,以为带他出去就能解决问题,原来那样会忽略服务对象的感受,所以这也是我受启发的地方。
四、“把服务背在身上往外走”
紫藤的创始人跟我们说的“把服务背在身上往外走”让我深有感触。不仅在紫藤服务的性工作者适用,我们在平时的服务中也适用,特别是刚扎根社区的服务点。如果我们整天都躲在办公室里面,会有多少人知道“社工是什么”、“社工是做什么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走访社区,把社工服务推广到整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