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新闻频道 > 媒体报道 > 正文
折翼天使的守护者不再那么孤单  关爱残疾人家属的公益创投项目已有207人受益
发文单位: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玲玲  更新时间:2013/1/7 15:19:00   浏览次数:2713
 

<p></p>

    南都讯 每位残疾人都是一名“折翼天使”,又有多少人关注过他们的“守护者”呢?首届公益创投项目“不残缺的爱———关爱残疾人家属计划”便致力于这个被忽略的群体。目前,该项目受益家属共达207名,项目还打算成立家属互助会,让这份正能量得以延续。

    “不残缺的爱———关爱残疾人家属计划”

    项目为莞城区八个社区所有残疾人家属从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层面,提供个别化辅导、亲子活动、家属互助、社区融入等服务,服务对象为1400多户残疾人家属。

    各类家属需求各异

    2012年12月中旬的一天,莞城5户居民和6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16户残疾人家中,为他们提供便民服务。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为患有肢体残疾、16岁的小欣进行课业辅导,还帮安叔家申请低保,帮棋姨修理轮椅……

    在首届公益创投中,“不残缺的爱———关爱残疾人家属计划”共获得了市财政30万元的资助。该项目由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该项目的负责人钟柳青介绍称,项目共为莞城区八个社区所有残疾人家属从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层面,提供个别化辅导、亲子活动、家属互助、社区融入等服务,服务对象共达1400多户残疾人家属。至今受益家属达20 7名,家属满意度达87%.

    “项目一共为语言、听力、肢体等六类残障人士的家属提供服务,每类残障人士家属的需求都不一样。”钟柳青表示,比如肢体残障人士家长的需求是孩子的学习、青春期教育等。脑瘫、智障等残障人士家长的需求则主要是孩子的康复问题,项目便邀请专家为他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在家给孩子做训练。

    有时,项目工作人员招募家属参加活动时,家属则提出帮忙解决家庭经济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利用项目整合的资源,为他们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钟柳青说,比如每逢过节就会上门给他们送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家属在“说吧”尽情宣泄

    这些残疾人家属中,有的照顾残疾人长达20多年。从今年5月开始,项目开成立了家属“说吧”,即将家属集中在一个场所,为家属搭建一个宣泄的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地交流。“大家相互尊重、真诚,且为别人保密,形成一个互助的环境。”“说吧”每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每次主题都不一样。

    “家属们还算积极,尤其是到后期,参与度很高。”钟柳青说,有时项目通知一个家属参加活动,这个家属便主动叫上其他三五个家属。有些家属甚至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下次活动开展时间,并嘱咐工作人员到时一定记得通知自己。

    阿威有一个残障的儿子,以前总觉得自己很不幸。在项目举行的一次季度生日会上,工作人员从网上下载了一封一名残障儿子写给父亲的信,工作人员让阿威上台读这封信,读完后阿威特别感动。过了大半年,还一直把这封信珍藏在家,不时拿出来读读。“比以前乐观坦然了,也不再抱怨了。”

    眼下,首届公益创投即将结束。为了让这个家属互助环境能够持续下去,项目计划成立一个家属互助会,以后让骨干家属组织类似活动。“目前已经培养了10名骨干家属。”钟柳青说,她希望即使项目结束,但家属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能够延续,让家属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个案]

    照顾弟弟的残疾人找到自信

    20多岁的小方拥有双重身份:他自己是一名肢体残障人士,还要照顾家中同样患有残疾的兄弟。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小方性格较为内向、自卑。

    在一次家属“说吧”的活动中,有一个互动环节,让有才艺的人表演节目,小方准备唱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工作人员将小方夫扶上台,让他坐在椅子上。由于过于紧张,小方不停地抽搐、全身发抖,坐都坐不稳。工作人员见状,连忙劝慰他,让他自己选择继续唱下去还是休息。小方回答,“我可以的,可以唱下去。”其后,小方艰难地唱完整首歌,而在台下的钟柳青早已泪流满面。

    参加了多期项目举行的各类活动,小方进步很大。在项目开展的“暑期学堂”结业时举行的音乐会上,小方再次上台唱了同一首歌。但跟上次不一样的话,这一次,小方挥洒自如,信心满满,还不时跟台下的工作人员招手微笑。

    从“抱怨妈妈”到开朗志愿者

    维姨今年50多岁,有一个患有精神障碍的孩子,维姨照顾孩子已有近10年,母子两人还不时发生矛盾,维姨非常焦虑。在项目刚开始启动时,工作人员每次前往维姨家探访,她都会向工作人员诉苦。而工作人员邀请维姨参加项目举行的活动,她总说自己没空。

    在工作人员的力劝下,维姨开始参加活动。两三个月后,维姨慢慢变得开朗,甚至主动提出加入项目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以志愿者身份参加项目举行的活动,跟其他残疾人家属进行交流,为他们提供便民服务等。聊起天来,维姨的话题也不再纠缠在那些烦恼的家务事了

    [问题]

    误解项目为残疾人服务

    阿成今年20多岁,出生便患有脑瘫。其父母照料了他20多年,如今双亲已有70多岁了。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有力气照顾他,给他喂药也不反抗。现在大了,不想吃饭吃药,父母也很无奈。而最令阿成父母担忧的是,一旦他们去世了,谁来照顾阿成?“这个问题非常普遍。”钟柳青说,在项目的服务对象中,即使是现在年纪尚轻的父母,也会担心如果自己突然离开人世,自己的残障儿谁来照料的问题。

    钟柳青说,有时项目上门服务,家属以为是为自己的残疾孩子服务的,便会不停地跟工作人员倾诉自己孩子的问题。而在外出宣传时,不少公众也会产生误会。工作人员给公众发放传单,对方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服务残疾人的吗?”钟柳青总结道,“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家属需求的忽略。”(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及残疾人及家属的名字皆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田玲玲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