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东省东莞市拿出1000万元福彩公益金举办第一届公益创投,探索公益慈善事业新路,引入“第三方机构”,扶持初创期和中小型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激活资源丰富的民间资本投入公益领域,逐步推动全民公益。
据《公益时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东莞28个公益创投项目服务直接惠及个人43027人,项目宣传覆盖16万余人次,活动范围涉及东莞市区及各个镇街,深入学校、工厂、社区。近日,东莞市第一届公益创投活动组委会委托东莞市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对入选的28个项目进行中期评估:25个项目合格,3个项目得分未及格,合格的项目将继续获得市财政的资助。组委会同时指出,因为大部分项目处于初创期,实施项目的运作仅有1/4符合当初预期。
据了解,“临终关怀”是唯一的一个由公益组织与商业机构合作项目,由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与宜百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社工机构侧重公益事业,商业机构拥有专业项目操作经验,“公益组织和商业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组委会对此回应,但前提条件是“运作必须规范,把资金用到实处”。
瓶颈1 公益人才难求
项目是人在做,人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这是很多公益创投项目负责人的心声。“专业的公益性人才难求。”东莞十二邻公益服务中心总干事王俊晓称,作为一家从外地入驻东莞的社会组织,为克服“水土不服”,招了一批会说粤语的本土志愿者,但大部分是从香港、广州过来的专业志愿者或专职人员,“东莞有志愿者,但不专业,在专业度、积极性及对服务项目的认可度还有待提升。”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赵凡仪对此表示认同,“全能型的社工、志愿者更少。”
瓶颈2 项目拓展缺钱
“其实,我们最缺的是钱。”赵凡仪说,他们机构的“临终关怀项目”和“反家暴项目”共获政府50多万元项目资金。但是这钱还是不够用,聘请专职社工每年费用就要六七万元,还有业务活动费以及管理费、税费等。临终关怀项目,目前只在城区的社区、敬老院、医院开展,因没钱无法搭建其他平台,服务更多需要关怀的老人。
赵凡仪直言,东莞公益创投开展初期声势浩大,后来便逐渐冷淡,影响力还不够。东莞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实施周期为一年,但刚做一年,项目成效初显,第二年如果政府不再资助,那么项目将很难运行下去。
瓶颈3 财务监管不严
不合格的3个项目均涉及财务漏洞,其中两个项目的资金未专项使用和财务管理存在很大漏洞,被终止资助,另一个被责令限期整改。
东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公益创投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财务运作、规范、监管方面不成熟。下一步将聘请专业财务公司对公益项目的财务进行审核。
原文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2-11-16/1480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