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市社会工作协会、清流社工网联合开展了东莞市社会工作者专业耗竭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下简称调查)。这份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案访谈的形式展开,其中,问卷调查在东莞七家社工机构平均每家抽取30个样本,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6份。
大部分社工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年限方面,1年以下社会工作年限的占24%,1-3年社会工作年限的占66%,3-4年社会工作年限的占6%,4年以上社会工作年限的仅占4%。
样本中3年以下社会工作年限的高达80%,可见大部分社工都是刚刚从事社会工作不久,其中有很多是大学刚刚毕业不久就步入了社工行业,工作经验欠缺。
而专业耗竭的调查结果令人十分堪忧,在关于“我觉得我从工作中耗竭”的描述性调查中,仅有9%的社工表示从未有过专业耗竭的状况,其余高达91%的社工都或多或少存在专业耗竭的状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43%的社工每月都会有耗竭状况的发生,有近10%的社工每周都会感到专业耗竭。
调查组认为,专业耗竭的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容易造成社工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东莞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而这种状况是需要被政府、机构和社工个人重视的。
工作压力大等成“祸首”
拥有被外界看好的工作,但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专业耗竭,进而对工作失去兴趣,并且让自己走入迷茫。
在《调查》中关于“您认为引起专业耗竭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问题回答,有18%的社工选择了“专业得不到重视和认可”,有18%的社工选择了“工作超负荷、工作压力大”;17%的社工选择了“工作成就感低”;15%的社工选择了“机构管理欠缺,缺乏归属感”;10%的社工选择了“接受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7%的社工选择了“晋升机会少、晋升渠道单一”;6%的社工选择了“职业前景不乐观”;4%的社工选择“薪资待遇与预期有落差”。
而在具体工作因素中,主因包括工作低自主性、低成就感、工作岗位频调动、工作角色不明确、工作压力大、机构管理欠缺、工作缺乏归属感、工作的支持系统不健全、高社会期望、低社会地位、薪酬待遇、晋升渠道等。
《调查》还显示,仅有37.5%的社工是因为个人理想而选择了社工职业,更多的社工并未将之当成一份事业,而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样低的专业认同和专业态度容易出现耗竭。
对话
东莞多举措提高社工晋升空间
拟制定社工师职称评定方法,打造督导晋升路线,聘请香港督导
东莞吸引着社工人才的加入,又面临部分人才流失的挑战,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政府应该怎么做?社会应该怎么做?记者昨日对话东莞社工协会秘书长李焱林。
东莞时报:您如何看待近9成的社工自认为存在专业耗竭现象?
李焱林: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社工的工作能力与社会期望或个人目标之间不一致造成的。
社会对社工的期望值很高,现在从业的社工相当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和阅历相对有限,而社会工作复杂程度又相对较高,处理的问题都是相对棘手的,他们可能竭尽全力,但可能与理想状态还会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会有挫败感。
我想随着他们经验的增多,阅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社会认同程度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有所缓解甚至消失。
东莞时报:采访中,一些社工提到晋升空间有限的问题,您怎么看?
李焱林:东莞社工待遇起点较高,但体系还未完善,这是因为受行业还不成熟限制的,是暂时性的。
社工属于专业技术人才领域,但还没有纳入职称评级体系,这确实会影响社工的积极性。
为了吸引人才,东莞市民政局有意向制定社工师职称评定方法,开辟一条专业技术晋升路线,让社工能够从初级向中级、高级发展。
另外,东莞社工还有一条督导晋升路线。目前,我们已经选了一批优秀社工成为督导助理,明年可能会选拔出一批骨干成为见习督导。
目前,为了推进社会工作,确保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方向,东莞以邻为师,市政府向香港有关机构高薪聘请一批从业时间较长,经验非常丰富的督导来东莞“传帮带”。
香港督导为东莞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聘请香港督导也非长久之计,为了培育本土督导人才,东莞共分三批选拔了57名督导助理。
东莞时报:东莞社工书屋计划和东莞社工团队启航计划,都是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为了支持社工发展而特别申请的公益创投项目,有哪些活动方式来为社工提供帮助?
李焱林:东莞社工书屋计划不仅向社会工作者,高校学生及社会群众提供图书借阅,还开展了读者俱乐部、读者沙龙等活动,以此打造成为社工交流活动的场所,学习提升的平台,展示社工形象的窗口。
东莞社工团队启航计划则通过体验式培训方式和个别顾问等方式,量身定夺,有效解决社工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提高社工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