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之声 > 正文
【李开】社区残疾人工作浅见
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2/7/21 15:14:56   浏览次数:2893

 

截至目前,我进入中堂镇从事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经有3个多月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现将看到的情况作一个梳理和分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入户难。相信在社区的残疾人领域同工大都是从村干部那里拿到的名单,即便如此,仍常常会遇到地址不准确的情况,花费了很多时间。有些残疾人家庭,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大都不太愿意让社工打搅自己的生活,而且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一定要再三盘问社工的身份,要留下社工的姓名、电话,要跟村干部核对。有些残疾人家庭家中电话,经常无人接听。更别说,村里还有一些狗盘踞在周围,即使不远处就是服务对象家里,面对满嘴獠牙、汪汪直吠的狗,自己也不敢冒然往前走。

(二)能解决的问题有限。是否为低保户,是否有残疾证,如果对方都回答是,那基本很难再为他们解决更进一步的问题了。我相信写到这里,很多同工要跳出来反驳我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教育,增加残疾人康娱活动,解决他们的婚恋问题等等,都是为他们解决了成长和发展的问题啊。我不否认,而且自己也在着手往这些方向努力,我只想强调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能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限,要坦然地接受这一点。

(三)组织小组和社区活动困难。社区残疾人大都行动不便,很难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我们组织活动时往往倾向于去找那些残疾程度不是很高的服务对象来参加,可这毕竟与我们帮困扶弱的初衷不符,真正需要服务的人反而得不到服务。

(四)社工提供的服务不切合残疾人的需求。我组织过一次残疾人出游活动,回来检查活动参与调查表是,一个残疾人朋友很认真地写道,“活动过于形式化,活动前准备工作不足,有些工作人员不够认真负责”,虽然这是一个批评的评价,但即使他不说,我心里也很明白。当我打电话问他,“希望我们能为他提供哪些服务”时,他回答“不知道”。在服务对象对社工的认识还不足,以及社工的专业水平还比较低的初级阶段,社工作为引导者,提供的服务就不一定能符合残疾人的需求了。

鉴于以上问题,或许还有更多,我们社区社工会觉得很疲倦,这是精神上缺乏满足感造成的。随之而来的是无力感,做不做,似乎效果都不大。残疾人朋友也觉得没意思,社工就是过来陪我聊聊天而已,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窃以为可从改变对工作的认识、改进工作方法、订立合理服务目标着手。

二、应对策略

(一)重新思考对社工这个职业的认识。首先,助人自助的宗旨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自助。我们有个同工的个案已经跟了两年多,三天两头给她打电话,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看到个案的电话,她都不敢接了。不接,怕有损社工的形象,接了,自己的身心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社工不是万能的,只是一个陪伴者,双方订立的服务目标是可行的、可量化的,有时间期限的,不是无休止的。当然,这也是很理想的状况,要磨合出合适的目标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其次,我们给与服务对象的形象很重要。我们要怎么介绍自己?不要让服务对象对我们抱有过高的期望。宣传单页、海报说明社工提供的服务,应更多地强调是精神层面的。最后,我们要让社工想开个案,变成服务对象想接受服务。与潜在服务对象的接触,建议时间短而次数多,由浅入深。我们有些社工一到服务对象家里,就听服务对象噼里啪啦说一大堆,都不敢打断。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办法聚焦任何问题。

(二)改进工作方法。首先,多组织社区活动让社区熟悉社工。在熟人社会的网络里,跟社区干部、周围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先建立联系,才能打开工作的局面。入户难,为什么难,因为对社工的认识还不够。做活动不主张铺张浪费,横幅能自己做就自己做,矿泉水能自备的,就尽量别派发。其次,加强与社区志愿者、居家养老护工的合作。虽然做活动需要的人力物力精力都很大,但是收效也是很明显,所以如果有社区志愿者、居家养老护工的加入会让活动开展得很顺畅。他们作为社区的当地居民,也对社区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能对社工的工作改进提供很好的建议。每个志愿者都有服务社会的向往,也都有获得能力提升的渴望。只要能满足他们这两方面的需求,我们就能很好地合作。活动不能只是让志愿者作一个协助者,而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热心参与者。居家养老护工本身就长期在社区为长者提供服务,社区居民对他们的接纳程度很高,有社工带他们参加活动,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兴趣。最后,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问题,要将定点服务改为上门服务。与志愿者、居家养老护工合作,多次前往探访,以村为单位,进入残疾人家中,传播残疾人保健知识,留下丝网花或者剪纸让其制作,下次再回收,征集残疾人故事,将煮好的汤圆、流动相册、糕点送给残疾人品尝等等,采取这种平常而易操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这样既减少了双方的尴尬,又给下次见面留下了谈资。也只有如此,残疾人才乐意让社工走进家门。

(三)从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潜能,订立合理的服务目标。我们提供的服务一定要是残疾人愿意做的,能做的,而不是社工一厢情愿的。有个残疾人朋友跟我说,“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做不好”,我问她,“那你喜欢什么”,她说,“我就喜欢唱歌”,我说,“那你就唱歌,你练好一首歌,我带你去表演”。她的生活里就有了色彩,看到的就是阳光的一面。还有一个残疾人朋友说话很困难,手脚也不方便,似乎我们的服务就只能停滞不前了。我问他,“你喜欢什么”,他说,“我就喜欢看电视”,我说,“那好,那你就看电影,看完了,你告诉我你的收获是什么”。注入希望,让他们前面有一个可以奋斗的目标,或大或小,只要是他们能完成的,他们的生活面貌马上发生改变。所以探访中,我们非常注重发现案主的潜能,调动他们对生活的向往。我们很相信当他们所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甚至他们能用自己行动帮助他人时,他们一定觉得自己的生存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些社工反驳我说,不对,他们真正的需求是钱,是经济收入。我不否认这些也是他们的迫切需求,但是在社工再努力也完成不了增长他们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把目标调整一下,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呢?精神脱贫也是至关重要的,况且多少钱才是一个满足的目标呢?或许永远都不可能满足。又问,可是服务对象只对这个感兴趣。这就要看我们社工如何去起到一个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了。

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让想法落地实践呢?一个社工要负责那么多个村的残疾人确实不容易,工作千头万绪,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见一个,做一个”的工作方法肯定收效甚微。我觉得应该找试点村落、提前做好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工作。

三、理论落地实践

(一)选取试点村落。那么多个村落,不可能逐一深入地覆盖到。我们选择一两个残疾人相对集中,有活动场地,能获得村委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支持的村落作为试点。在一两个村率先开展深入的社区服务,实践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村落。

(二)提前做好规划。这里要考验我们社工要学会做长远的规划,不要只看一个星期,一个月,我们要做什么,而应该看我们半年内应该做什么。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传统节日、国内国外新兴节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做点活动。同时面对评估、考核、检查、文书等其他工作,要做好统筹兼顾,减少一切阻碍计划实施的阻碍。

(三)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工作。比如第一个月的重点放在探访和社区宣传上,第二个月放在组织社区活动上,等于社区干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有了足够的熟悉度了,再将重点放在招募组员开启小组、开启促进服务对象成长的个案上来。在一个社区试点成功后,就可以渐渐淡化社工的作用,转而将精力放在培养社区骨干、志愿者骨干上,让他们来承接社区服务。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来,比如残疾人园艺小组、残疾人手工小组、残疾人就业小组等等,形成常规化的、自主化的社区照顾氛围。而社工的角色慢慢转变为观察者和督导者。

综上所述,重新认识和定位社工角色,加强与社区志愿者、居家养老护工合作,注入希望,发掘案主潜能,开展切合残疾人需求的服务和活动,选取试点村落,提前做好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工作,笔者认为是目前解决社区残疾人工作困境的一个突破口。以上论述全凭社工随笔,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持,难免存在许多错误。望各位同工不吝赐教。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