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研究 > 经典案例 > 正文
【经典案例】“为梦想添双翅膀”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案例——孔雪雯
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2/4/26 15:19:29   浏览次数:5752

 

一、基本资料:

姓名:梦梦(化名)

性别:女

年龄:11

社工姓名:孔雪雯

二、个案来源:

社工在社区面向新莞人子女开展“周末学堂”活动,活动中发现梦梦个人卫生状况甚差,因为被同伴称“垃圾婆”而厌学、辍学。经过上门访谈了解到的案主自小被父母抛弃,奶奶靠一份环卫清洁工的工作养活她,因为担心梦梦辍学会到处乱跑就将她反锁在家中,无奈梦梦多次爬墙偷走,社工因此介入到梦梦的生活中。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梦梦,河南人,1岁的时候,爸爸犯事进了监狱,妈妈离开了这个家。在梦梦的记忆里,她没有见过他们。奶奶带着她来到东莞生活,奶奶今年57岁,是一名环卫清洁工人,靠扫马路、捡垃圾的收入养活她。梦梦6岁开始,每天凌晨3点钟爬起来帮奶奶扫大街。这样过了两三年,梦梦有了一个新外号“垃圾婆”, 她的同学朋友也会嫌她脏,孩子们也嘲笑她是没有人要的孩子,由此而导致了她厌学、辍学。因为担心梦梦不上学,在外游荡会被拐骗,奶奶要不把她反锁在家里,要不就是带着她一块去扫地。

四、问题分析:

(一)需求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梦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是:

1、学业问题。接受教育是儿童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和工具。梦梦现在辍学在家,不仅不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奶奶忙于工作无瑕照顾,又担心梦梦在大街游荡会被拐骗。

2、家庭结构不完整,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教育。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对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由于是隔代抚养,奶奶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梦梦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家庭教育,对她的心理、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生活自理能力差,个人卫生状况令人担心。不注重个人卫生,脸上沾满灰尘,还结成泥块,常常穿着奶奶捡回来的衣服、鞋子,有传染病的隐患;不懂得生活自理,不知道如何洗澡。

2)文明礼仪认知较低,缺乏一些基本的礼貌。梦梦居住的环境很杂乱,经常有一餐没一餐,对餐桌礼仪又完全不知,例如“吃饭时不能在菜盘子里乱翻”、“吃鱼或其它带骨头的肉类,骨头不能随便吐向外面”等等;在“新候鸟计划”服务点参加活动时,会在不适宜的场合大声说话;和同伴之间相处发生矛盾,会用犀利的脏话骂人;面对家人,也会说出一些伤害家人的话。

3)性格任性,不懂得正面表达自我感受,影响人际交往。梦梦有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当同伴的行为不是她预期的,她就会很生气,说出一些伤害朋友的话;对同伴的期望和要求很高,稍有不理想就会有情绪;参加社工活动,如果没有得到奖品、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就会生气,甚至会责怪社工。

3、家庭经济问题。梦梦除了奶奶,还有大伯、大伯娘住在东莞,但是她的生活费、学习费都是仅靠奶奶一份微薄的清洁工收入来支付的。大伯偶尔会给予奶奶一点经济的资助,总体而言她和奶奶得生活拮据。

案主除了以上需求和问题,社工还认为她有以下的优势和潜能:

1、有感恩之心。案主多次在活动之后,主动帮社工清理现场卫生。社工可以进一步激发她的感恩之心,引导其学会尊重家人,友好对待朋友。

2、有领袖能力。在和梦梦玩得比较好的几个朋友中,她是这个圈子的中心任务,常常具备号召力。社工可以通过活动平台发展她的领袖能力,并协助她树立个人的自信心。

(二)理论架构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理论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助“人在情景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求助者,关于人的假设主要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按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观点,理解一个人不能够仅仅从生理因素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心理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对案主梦梦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三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是把她看做孤立的个体,而是把她放到特定的情境中来理解,例如她的家庭结构背景、她目前的生活居住环境等。

2、行为修正模式——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修正模式以案主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案主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指导案主调整或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行为修正模式下的一种基础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这既是个体逐渐成熟的结果,更是教育引导的结果。不仅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认同、采纳这些标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成长为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人。梦梦的一些不合适行为,可以通过习得来改变。通过以同伴或者其他事务作为参照物,让案主通过观察学习或者模仿学习,结合实施奖励计划,让案主产生改变的行为。

五、个案目标及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协助解决案主的辍学问题,提高案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个人情绪管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具体目的:

1、整合社会资源,主要从经济上协助解决案主的辍学问题。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鼓励案主参加“新候鸟计划”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实现正常社会化,同时构建朋辈支持网络。

3、帮助提高案主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洗澡、洗衣服、收拾房子等;

4、帮助案主学会正面表达需求,加强情绪管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服务计划:

1、建立“新候鸟”档案,联系媒体帮忙寻找爱心人士资助;

2、鼓励案主参加“新候鸟计划”的活动,防止案主无人看管而单独在外游荡。

3、学会勤更换脏衣服、勤洗澡,改善个人卫生情况;

4、学会做家务,帮助奶奶收拾房子、做饭等;

5、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例如防火、防溺等安全知识;

6、学会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例如餐桌礼仪、公共礼仪、公民道德教育等等。

7、学会正面表达个人感受,加强情绪的管理,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8、参加感恩小组教育,学会尊重家人,友爱朋友;

(四)注意事项:

1、联系媒体之前,要征得案主个人和家长的同意;

2、要与奶奶建立信任关系,奶奶才放心让案主接受社工的服务;

3、要奶奶及其他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鼓励,社工让案主学会改变的一些行为,家人要以同样的标准执行,以防止案主的行为倒退。

4、案主年龄较小,配合使用奖励计划,能更好地促进、强化案主的行为改变。

六、服务记录:

编号

日期

联络方法

接触人士与案主的关系

内容及达致成效

1

2011-6-28

面谈

奶奶

了解案主家庭生活情况,填写建档材料。

2

2011-6-29

面谈、陪同

了解案主对父亲的感受,评估案主需求。

3

2011-7-20

面谈、陪同

跟进服务,了解其暑期计划,并邀请其参加社工的暑期青少年活动。

4

2011-7-22

面谈

大伯娘

了解案主下学期是否继续上学、去哪上,以及父亲的情况。

5

2011-8-28

面谈

通过南方都市报报道以后,案主得到爱心人士杨小姐资助,此次面谈主要了解案主对于被资助的心情和感想,希望将爱心人士的帮助成为一种“奖励计划”, 共同促进案主的学习和生活进步。

6

2011-9-5

面谈

奶奶、大伯娘

案主和奶奶吵架不肯回家,来到新候鸟服务点;社工了解案主与奶奶争吵的缘由,调解两人之间的问题。

7

2011-9-8

面谈

了解案主转到新学校之后的校园生活情况,以及个人感受;鼓励案主改善个人卫生问题,从个人自洁自理、房屋打扫开始努力。

8

2011-9-9

面谈

中秋节家庭探访;与案主奶奶了解案主近况;通过观察房间的环境,评估案主是否有为家居卫生整洁作出过努力,以及努力的成效。

9

2011-9-21

面谈

案主没有经过社工同意,将图书馆的棋牌玩具带走,社工指出此行为不当;同时,告诉案主过于成熟的打扮不太适合她目前的年龄。

10

2011-10-19

面谈

奶奶、班主任

告知案主奶奶长期捡一些衣服和鞋子给案主,会容易引发一些个人健康问题;了解奶奶是否有意愿换工作。

11

2011-10-31

面谈

了解案主期中考试的成绩,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案主一同分享,杨女士30号到家中探访的感受,引导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感恩。

12

2011-11-21

面谈

案主因为别人说她不懂基本的礼仪,而生气哭闹,影响活动正常秩序;社工调解,并引导案主学会正面表达个人感受。

13

2011-12-24

面谈

社工针对服务和案主的改善情况,作阶段性评估。发现案主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有提升,个人卫生问题也有改善,社工鼓励其继续加强。

14

2012-2-8

面谈

奶奶、资助人杨小姐

陪同爱心人士杨小姐探访,杨小姐给予学费的资助;同时了解到案主上学期取得了学习进步奖,与杨小姐继续鼓励案主认真学习。

15

(个案跟进中,待续)

七、过程评估:(2011628日~20111224日阶段性评估)

(一)介入初期:社工与案主及其家人建立专业关系,共同去面对案主辍学的事件,在媒体帮助下,获得了爱心人士的资助,经过这个事件,社工与案主的家庭成员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案主的奶奶把案主及她爸爸妈妈的情况告诉了社工倾诉,并表达了对于孩子成才问题的担忧,例如生活自理、担心她被人拐骗等问题。同时,奶奶对于社区的新莞人子女“周末学堂”表示赞赏,希望案主能多参加社工的活动。社工与案主及其奶奶,根据案主的情况制定了服务计划。

(二)介入中期:与案主根据计划进行服务,在资助人的协助下,制定了奖励计划,案主做得好的地方,社工给予了积极的鼓励,若进步达到一定的程度,则资助人会带她外出游玩一次,以此强化案主的行为。同时,还可以选择到资助人家中住一晚,通过整洁的家居环境产生一种刺激作用,让案主重建对家居卫生环境以及个人卫生的正面认识,促进个人的学习行为。其中,奖励计划适用于服务中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除了个案服务,同时提供小组服务,利用小组的团体动力,正向引导组员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鼓励案主参加活动、小组等,从中观察到案主的能力改善,社工会定期向案主奶奶反馈情况。

(三)介入后期:案主在资助人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没有同学会在背后说她“垃圾婆”、“没有人要的孩子”,案主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很多。案主能够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学会清洁自己,换洗脏衣服,但是偶尔会有退化现象;有时会穿上奶奶捡回来的衣服、鞋子,卫生问题依然存在隐患。奶奶也开始关注案主的个人卫生问题,意识到自己职业对案主的影响。在感恩小组学习中,案主学会了与别人分享,同伴之间的共处更融洽。但是个人的情绪管理仍有不少问题,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和行为。奶奶对于案主能够不逃课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表示满意,希望案主能在个人的自我照顾、情绪上面有更大的进步。

八、阶段性服务成效

(一)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及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1、整合社会资源,从经济上解决案主的辍学问题。在媒体的帮助下,很多爱心人士关注这个候鸟家庭,其中一位杨小姐率先提出资助,解决了案主的学费问题。媒体报道之后,案主奶奶的环卫队负责人,还给予了慰问金。每逢节假日,杨小姐都会去探访案主及其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案主的个人卫生问题得到改善,从最初的每天都是满脸的土满脸的灰,到现在学会每天清洁自己的脸,脏衣服几时更换,不随便穿捡回来的衣服和鞋子,个人卫生改善情况比较明显。

3、个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问题。案主最初因为卫生问题,加上常常发脾气等,不受同伴的欢迎。现在案主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别人主动挑衅和她吵架时,她学会克制自己,对于无理取闹的事情不回应;有吃的或者是玩的东西学会与别人人分享,在图书馆能有玩得比较好的同伴。在新的学校环境,没有同学会再笑她“垃圾婆”,也能与大家有好相处,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4、促进了家庭成员的支持与改变。奶奶也开始关注案主的个人成长和个人卫生问题,在社工多次沟通下,明白到堆满垃圾的房子不利于案主形成整洁、卫生的居家意识,不以利行为的学习和改变。再有,奶奶常常捡回来一些旧衣服和鞋子,都是别人丢弃的东西,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例如皮肤病、各种传染病等等。奶奶现在希望更换一份工作,共同努力改变案主的生活环境,同时希望增加家庭收入。

(二)未完成事宜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1、由于奶奶是清洁工,案主经常跟着奶奶去扫地,有时还是会不注意个人卫生问题。社工需要继续强化,防止案主行为的倒退。对于奶奶提出更换工作的想法,社工帮忙了解奶奶的意向,给予找工作的支持。

2、案主在情绪的自我管理方面,作出了努力改变。但是一些负面的自我需求表达方式还存在,例如的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大发脾气。在个人情绪管理上还需要继续强化,防止行为倒退。

3、案主的学习有进步,奖励计划的促进作用是有的。但是不难发现,案主有两个学科还是比较薄弱,英语和语文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民办学校的师资固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但社工需要在案主的学习辅导上花点心思,例如寻找志愿者帮忙,或者社工帮忙辅导。再者,班主任曾经反映,案主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服务去改善。

(三)社工反思工作可改进方面

1)服务目标有四大块,应该同时兼顾进行,而不是单独推进一项计划。服务计划要相互渗透,就像奖励计划适用于整个服务过程一样。

2)案主的家庭成员的支持不够,例如大伯、伯娘在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是可以配合多做一些鼓励和教育,通过家庭成员和社工的同步要求,强化案主的行为。

3)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仍然是薄弱的,需要联合社区、学校资源,加强支持网络的构建。

4)社工与案主协商服务计划时,因为案主为11岁儿童,更多时候是社工根据案主的需求提出服务建议。今后要促进案主自己根据不同阶段的进步,制定下一阶段目标,激发自我改变的潜能。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