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理论 > 正文
【社工理论】让社工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文单位: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0/3/19 21:04:59   浏览次数:2356

 

    灾后重建需要各种专业力量,其中,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介入的时间也更为持久。社工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可以在紧急救援、短期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社会报联合举办的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专家座谈会上,将社工纳入国家救灾体系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灾害面前,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更全面

 

    童小军

 

    此次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无论从国家的及时救援,还是各方力量的表现都是很出色的,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国政府的表现非常到位。

 

    从专业的角度看,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社会工作,只是没有贴上社工的标签。专业的社工能在灾后做什么?做多少?这需要我们思考。

 

    在整个救灾中,从宏观角度来讲,社工是否能纳入救灾体系,需要政府的认可、专业的认可。如果没有政府的认可,靠社工自己去介入是不可能的,只有政府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人士的优势。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让社工能在一开始的灾后重建规划中就参与进来。

 

    灾后重建需要各种专业力量,心理救援更多地针对某一类有心理创伤的人群,而社会工作的范围则更广泛,介入的领域更全面。心理救援和社会工作在需求评估和心理干预上有一定的吻合,但社会工作还包括了资源调配和整合、人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因此,社工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与政府全程、密切合作非常重要。社工要从最早的灾后重建的规划到最后的政策落实都要全程参与。在这里,社工不仅仅是倾听者、陪伴者,其所发挥的作用更大。

 

    从微观层面看,社工在救灾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专业力量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需要和心理学家、公共卫生、社区工作者、基层民政干部等都有一定的合作和配合。与心理学家的配合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临床社工在先期的安抚、治疗、干预以及心理救援方面的配合,社工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服务的是相同的人群。另一方面,社工和心理学家是一个互相支持的关系,社会工作与心理救援从不同的角度来满足来灾民的心理需求。

 

 

 

 

 

 

 

 

     专业团队要合作,为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孙

 

    我们于5月27日~6月1日去了四川灾区,在那里,除了提供直接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需求评估,最后还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

 

    这个调研报告中,第一,从需求的角度,社工更关注的是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从普通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来讲,希望受灾群众尽快住进板房区。第二,基本生活供给最好能满足群体的特殊需求。第三,居民希望很快就业,尤其是城市的居民,希望能很快找到工作。

 

    在灾区服务期间,一些群众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也迷茫。尤其是儿童的状态比较多元化,外界的介入对儿童的心理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二次创伤。生活在灾区的农民对政府高度信赖,他们相信政府能给他们非常好的帮助、非常好的支持。

 

    农村互助体系非常好,几家合在一起做饭,没有丧亲和丧亲的家庭在一起,他们之间互相支持。这种互助是最淳朴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大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人们基本上是来自不同的社区,彼此之间不熟悉,缺乏交往和对社区的认同,需要提醒政府注意,并切实就安置政策进行有效沟通。

 

    至于特殊群体,“三孤”人员的照顾基本上由福利机构承担,针对“三孤”人员的政策出台也很早。在安置方式上,政府充分考虑了由机构照顾带来的问题,因而采用了寄养家庭、收养家庭、类家庭等方式,这与心理学家和社工基本理念是合拍的。也就是儿童尽量回归家庭生活,回归到家庭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

 

    伤残人士的生活要进行个案管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假肢安装、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社工可以作为一个个案管理者,把心理学家、义肢安装技师、职业康复者、社会康复者联合到一起提供个案服务。

 

    安置点里也有许多特殊群体,比如儿童、青少年。板房区只提供了睡觉的地方,没有提供基本的自习场所和活动场所,但是,青少年成长,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的狂飙期和居住地不稳定等因素集中碰在一起的时候,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希望,专门辟出一栋房子作为孩子的自习空间,在这个自习场所里配备社工,做一些功课辅导、心理健康服务等。

 

    这是就服务方面做的一些需求调查,简单地讲,包括:一是立足中长期的社区重建,这是社工的认识。二是民政部门和地方对口支援省市的社会工作服务队要整合行动。三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

 

    从社工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第一是协助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整个救灾队伍中并非没有社工,而是有社工只不过没挂社工的头衔,比如说民政干部,第一时间救命发物资的人,在国际上叫社工,在我国叫民政干部。还有社工在安置区的工作是比较长的,至少3年。社工现在第一要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计问题,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城市,社工要做好就业辅导和支持工作;在农村,社工要做好移民和农民在当地就业的工作,在临时居住区,要做好居家养老和孤儿、孤老、孤残的照顾工作。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也希望与心理团队合作,各施专长,给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他们觉得我需要什么服务,就可以找什么专业的团队。

 

   

 

 

 

 

 

 

社会工作者一定要介入灾后重建

 

    李

 

    重建阶段将有两个核心矛盾爆发出来,首先是资源的失衡,这包括分配机制失灵、社会服务机制失灵、需求差异化也往往被忽略。灾区各地社会发展的差异很大,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介入。

 

    在重建过程中,一是生计重建,二是社会关系重建。社会关系重建如果是稳固的,生计重建发展就会很快。社会关系的重建,说白了,就是社区自我机制的重建,包括参与机制、利益需求表达机制、利益的协调机制,这些都是依托在生计重建的基础上的。其实,发送物资、修水渠这些事情都是手段,要和社区自我重建结合起来。比如,如何修水渠是工程队的事情,但修在什么地方、未来怎么管理和服务等问题,这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这是社工的专业价值所在。

 

    从目前看,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有社会照顾模式;针对综合性发展有社区发展模式;针对重建搬迁有社会策划模式;社工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推广专业价值和方法。心理援助就是借助这个机会凸现出来的。我们应该提出社会服务重建的口号,将参与救灾服务和推进职业化进程、培养社工队伍结合起来,鼓励院校社工和外部督导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倡导的机会,甚至可以考虑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创新基金”,鼓励社工界的同仁申请并探索本土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助人者的心理也需要关注

 

胡艳红

 

    我很认同各位专家对社工角色的定位。我也是刚刚从灾区回来,看到的情况比想象的要好,但有些地方被忽略了。

 

    比如,一些镇和村,没有接受心理援助和辅导。同时,我们在跟当地妇联干部交流时感觉到,这些帮助别人的公职人员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略。我们把关注点基本放在儿童、孤老、孤残等群体的时候,其实,公职人员的心理和基本需求也应该受到关注。比如,他们中有些人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他们有些人也没有帐篷。

 

    我认为,助人者——这个被忽视的群体的心理也需要关注。

 

 

 

 

 

 

 

 

 

 

将各种专业力量纳入救灾体系

 

 

    6月20日,我来到四川成都灾区调查,一星期的时间,共去了4个县的6个乡镇。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我想谈三点内容。

 

    第一,集中专业力量纳入救灾体系。这次救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协调部署。这次救灾行动是举全国之力,组织非常有序,这也体现了我国人文价值重塑的开始,而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中国人的人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民政部门的重点集中在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在此定位上,在未来重建过程中,民政工作的场域将扩大,尤其是在农村。民政的最主要经验是社区建设。所有参与救灾的主题都将落到社区这个平台。民政工作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天然地联系到了一起。

 

    各种力量如何纳入救灾体系,最重要的是明确目标,明确组织体系,而且一定要可持续、可发展和可推广。这样,才能从非常态的救灾走向常态的、长远的社区建设和社会建设。我个人认为,应以社区重建为目的,以社区重建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灾后服务体系。因为目前正处在紧急救援与社区重建的过渡阶段,未来的重建需要一整套思想、组织、措施。

 

    为什么要设立社区重建服务中心?因为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在灾区有新的情况、新的需求,所以叫社区重建服务中心。从灾区实际情况来说,服务中心本身就是一个组织,有利于把多种力量包括各种专业力量纳入到这个救灾体系中。社区重建服务中心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功能恢复。首先,个人恢复的是心身功能。其次,社会关系的恢复,这在社会学上指社会资本的恢复。第三是家庭功能的恢复。家庭功能有两个,一是社会的功能,二是经济的功能。最后是社区功能的恢复。文化生活是一块,产业恢复是一块,但文化生活要附着在产业上。例如,台湾在“9·21”地震后有基金会长期住在灾区,跟灾民讨论家乡重建,现在那些灾区建设成了生态村,原来的产业也恢复了。

 

    在我看来,社区重建服务中心要做好政策传递工作。要及时发现问题,争取第一时间处理很小、很具体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组织建设。可以组织以工代赈的各种队伍。如环保队、电工队等,尽管是“草根”组织,但将起到很好的作用。还要加强专业合作。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社工、心理咨询、公共卫生、社会教育、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等,进行团队合作。还有,就是要进行多元培训。要扶助当地灾民站起来,因为他们有热心、有能力,但缺乏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有效协调,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建设。

 

    第二,社工在大灾中的角色。社工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者。社工在紧急救援阶段,可以协助从事资源调配工作。因为在此时,复杂问题和简单问题混在一起,社工一定要脚踏实地,尽自己努力、分好先后次序,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社会工作与别的专业不同的地方。比如,台湾“9·21”地震发生后,台湾社工组织一开始就是做资源分配工作。各地社工涌来,先到建立在台湾东海大学的社工资源调配中心报到。第一时间报到,20分钟培训,然后进行人力分配。紧急救援阶段主要做分发物资、给帐篷编号等工作。

 

    我们进行社工培训,最好进行在地培训,这包括外地进入灾区并准备服务几年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社工知识、心理知识甚至农业知识。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和当地群众进行最基本的交流。

 

    对社工的角色,需要放宽来看。在学理上,可以考虑“灾难社工”的概念。在灾害突发期、中间安置期以及未来重建期,灾难社工与社区社工要实现角色转换,有序转换。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家对社工不了解。什么是社工,社工能干什么,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的认识中还很模糊。现在社工界已经做了灾区的需求评估,表明社工在救灾体系中的角色,这些内容应该写入国家的救灾体系。

 

    第三,心理援助。这次地震发生后,心理援助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是专业发展的好时机。但一些心理学志愿者独自前往灾区,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混在一起,导致心理救助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国家应该全面统筹,整合资源,加强组织协调,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心理援助的优势。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