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普惠文化 > 社工之声 > 正文
【黄光儒】社工,生命的陪伴者
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   作者:普惠编辑  更新时间:2014/7/4 17:40:09   浏览次数:1691

 

       社工,书本的定义为: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发挥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要求的专业人员。也有同工曾在微博写道,一名社工可能会扮演或者被扮演的角色有:A.社工B.摄影师 C.推销员 D.设计师 E.心理咨询师 F.老师 G.记者 H.新闻撰稿人I.公关人员 J.导演 K.咨询师 L.培训师 M.搬运工 N.中介 O.主持人 ......微博如此之言,透露着社工工作综合性的同时,也表明了社工角色的灵活性。无论你是学习中的社工,还是实务中的社工,你总会找到一个自己偏爱的,而又贴切的词去定义你眼中的社工。
社工,是生命的陪伴者。
       一位医务社工曾分享她的某个工作时刻。在一个清晨,她在病床边给一位即将离世的长者做临终关怀,陪伴在长者身边。长者离世时,医务社工听到隔壁新生儿的啼哭声,那一刻,她心里是很触动的,一边看着生命的离去,一边耳闻新生的旺盛,一悲一喜,一上一下,感受着生命不同的节奏与起落。也许对医务社工来说,在长者的最后生命时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让其走得安详;对于新生的成长,她也许可以做心灵的陪护。
       2012年实习那段日子,我跟进了虎门渔区留守边缘青少年军营成长之旅项目的工作,服务对象为虎门新湾渔区留守的大概12到16岁的青少年,于整个暑假,与他们相伴军营训练、梦想花园、七彩学堂。针对处于叛逆期、敏感期的青少年开展社工服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服务对象当中有不少是行为叛逆的,爱惹是生非,不少是沉默寡言的,很少与同伴交流。但参加项目的活动,经历过一个暑期之后,他们改变了,行为叛逆的,听得进别人善意的劝告了,纪律端正了,沉默寡言的,变得开朗了,与同伴聊的话题渐渐增多了。看着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陪伴着他们的成长,于我,得到了实习的最大收获。
       从2013年7月至今,我以项目社工的身份参与了公益创投项目“不残缺的爱--关爱残疾人家属计划”的工作。项目的关注焦点为残疾人家属。在一次外展活动中,一位母亲向我倾诉,她的儿子由于后天的因素,大脑发育受到限制,到了15岁的年龄,智商却相当于6岁儿童的水平。为了儿子,她换了工作,照料儿子,她花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曾经感到无助,情绪几近崩溃。从她平静的语气当中,我可以看出,她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勇敢面对和坦然接受了关于儿子有缺陷的事实。她需要的是一份倾诉,她需要释放多年以来的照顾压力、不甘和委屈。当时,除了适时的鼓励,我没有去作过多的回应,只是秉持着一份同理心认真地倾听着。陪伴和倾听,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我认为,已经足够。
       陪伴是一份精神的支持,是一份来自心灵的关心。某个社工站点的社工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长者的女儿,因癫痫症发病,永远地离开了。长者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吃不喝,心情低落,不与别人说话。当社工陪在她身边,协助她处理完女儿的后事,并为她链接了护工资源后,她开始吃东西了,但心情依然低落。为防止再次伤害,社工没说过多的安慰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背。正是由于社工的这一动作,她感受到了来自社工的关心,一下子哭了出来,把所有的情绪都宣泄了。我们不能为服务对象留住亲人离去的脚步;不能化作万能的神医治好残障人士的病苦;不能像柜台机那样吐出钞票给予困难家庭经济援助。就算我们也整合不了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但仍然有我们可以做的,那就是陪伴,给予服务对象一份精神的支持和关心。
       陪伴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社工需要秉持接纳、非评判的专业原则。其中接纳包括承认服务对象有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权利、包容服务对象的感受和看法;非评判包括不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进行批评,不评判服务对象的人格和行为。陪伴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社工需要不断进行专业理念的内化。社会工作的理念,即体现为“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协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以“人在情境中”为思想,社工把人作为服务对象,理应自觉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维护服务对象应有权利,结合内外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发挥潜能,适应社会,最终使其达到自我超越,使服务对象从“由人助”转向“自助”。社工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服务对象自信的恢复,协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工助人的过程更是对服务对象心灵陪护和支持的过程。社工理念不是学来的,而是要在开展实务的过程中修炼,即社工要有“心”,要带着一份“心”开展服务。
       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具备改变的潜能,带着一份真诚,走近社会的基层,聆听生命的故事,成为心灵的陪护者,通过自身的微小力量去影响服务对象,坚信服务对象的创造力及自决能力,坚信自身的感召力及服务对象的领悟能力,促成服务对象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组织架构 | 机构简介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链接我们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09080924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运河东一路东城段48号河畔广场文鹏商贸楼212室 电话:0769-22602027 邮编:523000
建议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浏览本网站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