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斗朗社区。 黄昏的斜阳把天际染红,潮湿的“空巢”传来阵阵咳嗽。 独居的伦阿婆开始摸黑做饭,怕花钱,不开灯。子女或多或少的生活费,和每月250至400元不等的老龄补贴,在高起的物价面前,显然杯水车薪。 晚餐是半碗饭,中午吃剩的几条青菜和若干冬菇,还有半条咸鱼。吃完,天还未黑,阿婆驼着背、拄着拐杖出门,走三百多米到达社区广场,用时四分钟。老人们聚在一起,并无太多语言,今天的大半天时间亦是如此。天色渐暗,街灯初上,伦阿婆该回屋睡觉了。 每每村里的社工到家里了解情况,阿婆都会把灯打开,让社工坐凳子,自己坐门槛。一笑,皱纹拧成麻花,接着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政府好,社会好,有补贴,有居家养老服务,有社工关心,有人聊天。然而一问起子女多久没回来,老人脸上的麻花顿时散伙,低下头,若有所思地答道:“不记得了。” 伦阿婆只是社区里众多“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老人们最怕生病,生病就要花钱,很多钱,于是小病不出门,大病唯拖磨。病由心生,“其实,老人们要的不是钱,而是‘精神赡养’。”一位长期帮助这群“空巢”老人的社工感慨道,长时间没有子女的陪伴,独自面对各种生活难题,老人被选择性地排列在工作、爱情、金钱之后,“巢”空而终老。 天已经完全黑了,伦阿婆已入睡。良久,巷尾的出租房里传来飘渺的歌声:“等你爱我,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够。等你爱我,也许只有一次才能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