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理论】增能理论的概念、基本假设及实务应用
一、增能的概念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二、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
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帮助应该着重于增进他们的能力,以对抗 环境的压力。
1、个人的无力感源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
2、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3、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地增加;
4、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三、造成无力感的根源
1、受压迫的人的自我负向评价;
2、受压迫的人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
3、环境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四、助人过程
1、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为服务对象;
2、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
3、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4、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5、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
五、增能发生的层次
1、个人层次:指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
2、人际层面: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
3、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和规则。
六、增能实务中的运用
1、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服务对象了解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服务对象认识专业人员只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伙伴,他们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5、避免在服务对象前表现出权威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