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新兴路进入一村,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声戛然而止。静静的村落,我用含淡的粤语,迎着几个师奶上去问路。
“唔该,东向村点行?”
“沿着这条河,一直行过去就的得嘎啦!”
这条河已经是污浊不堪,虽没有恶臭,但凿实不堪入目。工业时代、市场经济时代带给我们高楼大厦之余,也夺走了原本属于这几条村的潺潺细流。
钟屋村、邓屋臻宁坊等等,我一路打量着一户户的房子、祠堂、公婆庙、坐在门口剪线头的老婆婆。在回南天的天气中,墙壁上点缀着水珠,仿佛整个村落在水里洗过了一样。
在这些小巷里行走,很安静,偶尔才能碰上一两个人,仿佛只有自己的思绪是在活动着的。我想在中堂镇走访的社工们都会有一样的感觉吧。
根据村委会民政干部提供的名单,我一户一户地找过去。手上的名单虽有服务对象的详细地址,但仍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无奈。
奶奶生前常跟我说,“当你找不到方向时,找面善的人多问问,嘴巴就是路”。好一句“嘴巴就是路”,从小就路痴的我,竟然靠一张多问的嘴走遍了祖国的东部沿海城市。万道归一,殊途同归。工作亦是如此,需要我多一点耐心的询问,才能为服务对象的问题找出一条出路。
整理好面谈提纲,用尊重、平等、接纳的心态,我微笑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服务对象,细细询问,认真倾听,笔尖滑过记载着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为官一方,则造福一方百姓”,我虽不为官,但身为社会工作者,却承担着搭建民间与政府沟通桥梁的责任,反映民声,为民请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入社区,掌握服务对象的一手资料,是制定服务计划的基础。
我轻叩门扉,也叩开了服务对象的心门。